齐鲁网8月20日讯(通讯员 唐凯 盛钰岽)8月20日是七月七,也就是“七夕节”。威海人过七夕有一样习俗,那就是烙巧花、吃巧果、吃糖饼,享受家庭和爱情的甜蜜。
记者来到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街道兴隆小区,居民高书琴阿姨已经在忙活着揉面了。除了巧花之外,威海七月七还有烙糖饼的习俗,意思代表情侣们在这一天团团圆圆,爱情如糖一般甜甜蜜蜜。高阿姨告诉记者,烙巧花的面和做糖饼的面是有区别的。高书琴说:“烙花的面都是发面,烙着花理漂亮。而糖饼要用三分之一烫面,三分之二的发面,这样烙饼的时候不会流出糖汁,又好吃。”
做巧花有一种专用工具,那就是花模子,这种木制的模具能制作出“石榴”、“金鱼”、“花篮”、“燕子”等形态各异的“巧花”。只要把揉好的面,均匀的填进花模里压实,然后轻轻一磕,一个巧花就诞生了。烙巧花和糖饼的方法很简单,锅内加少许食用油,不粘锅就可以了。正式下锅烙时,将巧花、糖饼轻轻托起平放在锅里,慢火,要勤翻动,正反均烙成黄色,就是熟了。
以前大家都用大锅烙巧花、糖饼,因为铁锅受热面积大且均匀,做出来的巧花、糖饼味道香软好吃。而现在大家都住上楼房了,大锅也没有了,高书琴阿姨就改用高压锅烙。她告诉记者,以前,人们习惯将做好的巧果用红线穿起来,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寓意长寿。而且还要到街上比比谁家的巧花白,谁脖子上挂的多,大人们则相互讨论谁家的主妇手艺巧。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5-692298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