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
9月25日上午9点,新疆莎车县塔加尔奇镇尤库日博依拉村村民努尔扎丹·艾海提给孩子们做好早饭,骑着电瓶车来到莎车县扶贫产业园上班。
2016年开始在扶贫产业园种苗中心工作后,努尔扎旦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月薪两千多,脱贫不成问题。我会努力过更好的生活。”努尔扎丹说。
如今,在莎车县,像努尔扎丹这样每天忙于工作,靠稳定的收入改善生活的人越来越多。
近年来,莎车县坚持一、二、三产业联动,大力推进疆内外富余劳动力有组织转移,以产业带动就业,自主创业。到2020年,全县37.54万劳动力将全部到户,人人有事可做。贫困户人均工资性收入从2014年的461元提高到2020年的560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53%。
村里没有闲人能增加收入。
9月28日上午,乌达利克镇博依拉村村民阿玛尼萨·古热提和阿依加玛里·图尔孙来到村里的服装加工厂,一路有说有笑,依次为他们量体温、戴口罩、消毒,然后进入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阿玛尼萨一家五口人,以前以种地为生。去年3月,村里建起了服装加工厂,阿玛尼萨经过培训成为了第一批工人。“我以前是家庭主妇,现在上班不一样了。我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家里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阿马尼萨说。
“现在,村子里没有人在阳光下聊天了。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出去打工了,老人也没闲着,或者家里有扫帚,或者有凉席到市场上卖。”亚喀日克乡赛里克托热拉克尔村村民凯木孜汗·马木提向记者讲述了村里的变化。克木孜汗夫妇现在在莎车县英也尔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蔬菜加工厂上班,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洋葱卖不卖你放心,都是厂里买的。我们必须赚更多的钱,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穆凯·汗说。
莎车县委副书记、县长阿卜杜勒·艾尼·穆罕默德说,近年来,为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莎车县组织力量对全县城乡剩余劳动力进行梳理核实,分类建立劳动就业台账,实行“一户一策”。以发展产业带动就业,辅以政府购买服务创造就业岗位,依托六大园区和农村作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农村“十小”服务业,近10万名困难家庭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在莎车县,我们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事情做,每个人都能增加收入,确保贫困户在脱贫的同时能有多元化的收入,脱贫更稳。”阿卜杜勒·艾尼·穆罕默德说。
工业促进就业的工作很多。
9月29日,20岁的阿玛尼莎·卡迪尔在乌达利克镇热瓦特乌斯塘村的鸽子养殖基地悉心照料3000多只鸽子。“工作一年了,工资每个月都在增加,还学会了养殖技术。”阿玛尼莎说,看着姐姐们忙着工作,她想做点什么。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阿玛尼莎来到了鸽子养殖基地工作。
阿卜杜勒·艾尼说,莎车县通过发展壮大工业,延伸了产业链,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目前,我们发展了特色种植、特色林果产业、规模化畜禽养殖、民族特色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电子组装业、乡村旅游等几大产业,让村民根据自己的技能和需求稳定就业。”
“从前大家聊的是谁穷,现在是谁赚的多,谁的工作好。”9月22日,在派克齐乡阿其克村色素辣椒种植基地,村民米热·古力·伊斯麦里说。37岁的米热·古力在从村里介绍来的喀什汇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作。她每月收入2100元,可以帮丈夫干农活。
为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派克奇乡2019年尝试种植500亩色素辣椒并取得成功。今年,阿其克村新建了彩椒加工收购厂,引进了喀什汇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全乡种植彩椒3000多亩,带动种植户366户。
目前,彩椒加工收购厂雇佣当地村民83人,育苗采摘时会雇佣数百名临时工。
阿不都艾尼说,目前莎车县已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随着未来工业的不断增长,将会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收入也会增加。
构建强大的安全网络,具有较高的就业质量。
“以前收入全靠种地,年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身患疾病的伊什库利乡幸福村村民哈斯耶提·图如普说,虽然贫困已顺利脱贫,但仍有返贫风险。
阿卜杜勒·艾尼说,莎车县有些人和哈斯·耶提一家一样,因丧失劳动能力和收入而贫困返贫。“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不稳定贫困户和边缘贫困户家庭的收入监测,查明原因,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救助措施,确保他们得到及时救助。”
鉴于哈斯雪人的情况,当地政府专门为护林员提供了公益性岗位,护林员负责果树的管理和保护。“成为护林员后,我有稳定的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我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哈斯雪人说道。
莎车县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下大力气保证就业质量。今年,莎车县选派厂干部,加强人员管理,与服务企业协调设立10个就业服务管理工作站,适应当地发展环境。同时,还选派280名干部负责新疆就业人员有组织转移的服务工作,确保人稳、岗稳、收入稳。
为有效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莎车县建立健全了“三支一循环”的管理服务机制。针对就业收入低、就业不稳定等人员及时核实,做好转移对接,确保岗位收入。
“我现在的工作是让干部帮我联系。”左热·古力·买买提,家住古拉巴格镇阳光村,在县城一家洗车店工作。左热古力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因为她缺乏技能。今年,古拉巴格镇依托镇劳动就业保障所,实时更新辖区群众失业动态和就业意愿,通过派干部到岗、组织招聘会等方式,为群众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多方帮助下,左热古力不仅找到了工作,还参加了美发培训,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左热·古力说:“现在每个月的工资都很稳定,干得好还有提成。我准备攒钱开个美容院,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热依达、张志立、王镇、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