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两天一夜人均300元,云南六天五夜1000元,威海三天两夜600元,北京两天一夜500元...这些充满社交软件的文章,并不是旅行社推出的特价套餐,而是针对大学生的“穷游攻略”。从2023年初开始,大学生们就制定了“特种兵”、“周末越狱”、“穷游”的旅行攻略。
为什么大学生会提出这种趋势?首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部分高校采取封闭管理和网络教学防控措施,大学生外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其次,大学生没有收入,不希望父母为他们的享乐主义买单,所以干脆选择穷游作为人生体验。他们发挥勤俭节约的精神,平时吃泡面吃馒头,打零工赚外快,为接下来的几天疯狂开源节流。他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乐于为自己量身定制旅游攻略,享受制定攻略的过程甚至超过真正游玩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被誉为旅游界的“军事顾问”。最后,他们还充分发挥了年轻人的强大的体力和努力。旅行主要以省钱为主,宁愿风餐露宿,省一分就是一分。
在这些穷游攻略中,最常使用的住宿方式是青旅。很多大学生优先入住几十元一晚的青旅。除了便宜,他们还能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你是社交恐怖分子,也不用担心,因为青旅最重要的是“社交牛”。他们会和你混大学舍友的交情,一起玩狼人杀,一起看电影甚至一起吃个饭,用AA制,用最少的钱做到最美味的食物。

对此,很多酒店也选择了宽容和支持。近日,一则“大学生住不起酒店1000元一晚,黄山旅游酒店大堂人满为患”的新闻冲上热搜。对于涌入的大学生,酒店比较合理,没有赶走滞留的游客,还开了暖气,拿了凉席,送了免费的姜茶。

但是,住青旅并不是目的:为了直接节省住宿费,一些大学生在地图上搜索24小时营业的地方,瞄准了大学生半夜12点后可以享受69折优惠的海底捞,随时可以充值的麦当劳、肯德基,可以直接打游戏睡觉的网吧,晚上超便宜的KTV。除了洗澡,还有带自助餐的汗蒸馆...探路的大学生会像挖宝一样使用攻略的社交平台:前台有免费热水,有充电的地方,有干净的厕所,有卫生纸,有护手霜...第二天,充电宝和自己会带血复活,这是他们对旅行住宿的要求:“活着”。
旅行的另一大开销是交通。抱着“能坐永远不躺,能坐公交永远不打车”的信念,大学生选择“红眼”硬座火车出行。“上车睡觉,下车”,在车上过夜不仅节省时间和一笔住宿费,而且利大于弊。最近新疆的一个大叔坐了去拉萨的火车硬座,发现同车厢都是大学生。他激动地喊道:“青春无价,硬座直达拉萨!”瞬间点燃了整个车厢的气氛。到了旅游目的地,大学生通过提前研究路线,对公交系统比当地人更熟悉,对地铁线路数烂熟于心。实在没有交通工具可以解决最后几公里的问题,我们就“步行”了。此刻的大学生,在高强度的穷游下,精神和体力都达到了极致,专注于一种“艰苦的生活”。

旅行住宿都可以,只有美食才对得起。夜市、小吃街,大学生们洋溢着青春的笑脸,令人赏心悦目。他们会找当地的宝藏食品店,排队等一两个小时,品尝最正宗的味道。相对于随处可见的名牌包,他们更热衷于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小吃。毕竟“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这种小吃往往也不贵。比如有2元一根的甜奶棒,8元一根的大鸡腿,12元一斤的田螺。一个不用去50块钱就能让大家吃饱的地方,简直就是大学生穷游的顶级天堂。
凡事都有个度,如果一味追求省钱,也可能遭遇“死胡同”。女大学生吕霄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穷游武汉,被诱导拉进美容店;说是免费体验产品,但是进行到一半就开始推广几百上千的项目,还想窥探隐私...除了社会经验的缺乏,一些大学生穷游的心态也改变了穷游的品质:不坐汽车,就得搭车;为了节省住宿而打扰他人生活;为了避免充电,我们选择崎岖的小路,但谁知道我们是否有危险?所以仔细算算,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为了省钱而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如果说,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我们因为只能请一天假而没有尽兴,如果周末不得不选择“突击队式”旅游,那么接下来的“五一”假期,就是大学生们真正发挥的舞台。数据显示,目前五一假期B&Bs全国提前预订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以大学生为主要群体。这对旅游部门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商机。大学生发起的“疯狂穷游”不仅满足了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也向我们展示了旅游业复苏的前景,提振了行业信心,真正实现了跨界共赢。“别人嘲笑我是因为我太疯狂,我嘲笑别人是因为我受不了。”或许这就是当下大学生的心声。看似在鬼混,实则在穷游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走出自己的城市,奔向五湖四海,奔向天涯海角,欣赏风景,结识朋友,丰富经历。在路上寻找自由的价值,在路上看各种生活。或许这就是穷游的内涵:摒弃物质追求,提升精神收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穷游并不是无理的挡箭牌。选择穷游需要考虑安全,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不应该把穷游当成一种不负责任或者没有计划的旅行方式。
(海报新闻编辑蔡颖综合大众日报、湖北新闻、红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