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学的一年》插画之一。
南都讯 记者黄茜 发自北京 在上海的一家日本游戏公司做了六年白领后,白关辞去工作,开始骑一辆单车浪迹天涯。他把这场漫长而惊心的旅途称为“流学”:历时三年半,行遍全国三十多个省区,总行程六万多公里。不仅仅实现了自己少年时的理想,更重要的,这是一个全力以赴的过程。
又过了三年半时间,记录白关旅行经历的绘本图书《流学的一年》由新经典文化出版。近日,《流学的一年》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环球旅行者谷岳、7 0 0 B IK E C E O张向东和白关一起,共同聊起“一个人去看世界”的那些事儿。
逃离大都市
逃出“十万八千里”
白关是个“动真格”的人。张向东说他像个“孙猴子”,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跳脱被当代人攥紧在手心里的世俗价值。
白关他1978年出生于内蒙古,中学转学到天津,毕业后做过三年印刷工,兼职编辑,业余进行漫画创作。后来考入天津工艺美院学习动画,毕业到上海,在日本游戏公司做了六年原画工作。
他原本和芸芸众生一样,遵循着就业、升职、买房、还贷、跳槽的道途,但在城市待久了,他开始向往远方。
2010年,他带着6万块公积金,一顶帐篷、一辆自行车独自上路。一路上不乏惊险和窘迫:“倾盆大雨,骑车爬山,半路还轧胎,蹲在泥水中补完胎继续蹬……”“山顶上空无一人,雾气弥漫,看不见前路,回头,来的路也隐没在水汽中……”虽风雨扑面,也只能大吼一声,继续前行。
学到的不多“捡回”一个媳妇
继承古人游历名山大川的传统,白关把自己这次万里骑行看得颇有古风,见识到世界的广博,从前的“狂妄之心”也变得谦卑。
虽然记录的都是点滴小事,他的旅途不可谓不精彩。在浙江,他坐在三毛家的院子里吃了顿午饭;在福州,他因为丢失了第一辆自行车,结果因为买新车结识一帮骑友;在厦门,他每天去厦大图书馆冒充“学生”,认识到凤凰木、金边龙舌兰、短穗鱼尾葵、美丽异木棉等奇花异卉;在广州,则大啖肠粉、牛杂、凉茶等广式风味;在海南岛,他好容易捡到一只完整的椰子,却在用石头砸开时,把椰汁洒了一地……
白关最为得意的,是在旅途中捡回来一个媳妇儿。在福鼎东南海域的大嵛山岛,他发现岛上的游客只有他和另一个姑娘。两人一起游览小天湖,夜里在小卖部内外各搭一顶帐篷入睡。这个叫路路的姑娘是个摄影爱好者。后来二人一直讯息往来,最后相约到西藏转山,她成了他的妻子。
回家画画,开园种田“三年骑行,再用两三年把这些画画出来出书,这是我特别敬佩的,因为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越来越少的人做这样的事。”谷岳感慨。
骑行三年半,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白关回到内蒙古父母的家里,铺开画纸,孜孜矻矻地用绘本整理旅行心得。在《流学的一年》里,他把自己画成一匹灰狼,把路路画成小龙女,画面上,每一个字都是他独创的字体,每一帧记忆都生动鲜活。
后来,在路路的邀请下,两人在北京京郊租下一个农家院,白关画画的同时种瓜种菜,过上遗世独立、神仙眷侣的日子。他的岳母评价说:“除了升官发财,他们无所不能。”
“我们一直希望有超越世俗的生活,但是生活就是生活,再厉害的人也有一日三餐,有他的爱情,有他对于生活的思考。不管宏大还是琐碎,你无法逃离生活本身。所以内心对生活的理解和超脱是最重要的。”张向东说。他特别喜欢辛弃疾的一句话:“事无两样心有别”。白关骑了六万公里,但他还是回来种菜,用一种最朴素的方式活着。
张向东去过白关家里三次,每次都和朋友们在菜园里采摘戏耍、喝酒聊天,坐在墙头上慢慢地看着一天逝去。“每次我都觉得生活应该这样过才对。”
而对于从前的奔波和如今的安闲静定,白关有他自己谦逊的解释。“玩儿得投入,记录得投入,最后创作得也万分投入,每一刻都是在解决当下的问题、面对最新的困难。而这一切,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自己很想很想去做。”
作者: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