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原型是谁?
跟孙兴的经历比较相似的案件大概是孙小果的案件,孙小果是云南的一名罪犯,他做了很多违法的事,包括侵害未成年人,对很多被害人还实施过殴打、侮辱等等。本来孙小果被抓后,恶性满满,通过两次审判都被判死刑,但是却在服刑期间发生了转折,原来的死刑被改成了有期徒刑20年。
《扫黑风暴》中,最令人觉得可怕的就是孙兴和高明远,孙兴曾经叫高赫,14年前杀了人,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不仅改了容貌,还改名成了孙兴,现在主要做校园贷等黑色产业。
孙兴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徐小山因为无意间在厕所听到了孙兴酒后说的话,知道他曾经杀过人,孙兴就设计找人把徐小山打了一顿,并且告他勒索。而警局的所长也因为跟孙兴是一路人,导致徐小山面临刑罚,他的姐姐徐英子为了拯救徐小山,不惜通过裸贷筹钱,最终裸贷的负责人依然是孙兴。
孙兴看上了徐英子,又设计让徐英子陪自己喝酒,在徐英子的酒中下药,在徐英子晕倒之后发生了关系,还特意转给徐英子5万块钱,这导致徐英子在警察面前百口莫辩。
孙兴在《扫黑风暴》中的角色,应该大部分都参考了孙小果案件,杀过人,改名换姓,换了身份后依然从事黑色产业,在警局内部有保护伞。
孙小果在服刑期间,孙小果不断因为各种原因减刑,最终服刑时间仅有13年就出来了。孙小果出狱后,为了隐藏自己罪恶的过去,改名成“李林宸”,开了多间酒吧和夜店,继续实施各种恶行。最终因为全国扫黑除恶工作的开展,孙小果一案受到重视,孙小果也因为持续不断的犯罪行为被抓,之前提前出狱的问题也被查清,最终还是维持了当年的一审结果,实施死刑,这样的结果也让所有的受害人得到了应有的心里安慰。
什么叫借贷记账法?如何理解其记账符号的含义?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通常又全称为借贷复式记账法。它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帐法起源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借贷记帐法“借”、“贷”两字,最初是以其本来含义记帐的,反映的是“债权”和“债务”的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帐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借”、“贷”两字逐渐失去其本来含义,变成了纯粹的记帐符号。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 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问世,标志着借贷记帐法正式成为大家公认的复式记帐法,同时,也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卢卡 · 帕乔利被称为“近代会计之父”。一、记账符号 记账符号反映的是各种经济业务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一)“借”和“贷”是抽象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用以指明记账的增减方向、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账户余额的性质等。而与这两个文字的字义及其在会计史上的最初含义无关,不可望文生义。“借”和“贷”是会计的专门术语,并已经成为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
(二)“借”和“贷”所表示的增减含义
“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借”和“贷”何时为增加、何时为减少,必须结合账户的具体性质才能准确说明。资产类,费用类是“借”增“贷”减,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是“借”减“贷”增。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可知,“借”和“贷”这两个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