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的主人公是谁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匡衡凿壁偷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成语故事凿壁借光的主人公是谁
匡衡:西汉经学家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也称“凿壁偷光”.
凿壁借光的主人公指的是谁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匡衡,字稚圭,西汉后期人,生卒年不慎碰陪详,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祖籍东海郡丞邑(今兰陵县鲁城镇匡王村),“早年求学中迁居邹邑(今邹城市)羊下村”(据朱承命修《宽蠢邹县志》)。
其“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吵盯资用”,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西京杂记》)。
《凿壁借光》的主人公是谁
凿壁偷光,成语。出自西汉匡衡幼时凿 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名相的故事。现用来 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1、原文:
匡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注释:
不逮:烛光照不到
逮:到、及
乃:就
穿壁:在墙上凿洞。
邑人:同县的人
大姓:大户人家。
与:帮助
佣:雇佣。
佣作:做雇工,劳作。
偿:报酬。
怪:感到奇怪。
资给:借,资助。
以:用
遂:于是。
大学:大学问家。
3、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想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