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祈祷和爱》这本书的作者是伊丽莎白·吉尔伯特。三十岁那年,她感受到了婚姻和丈夫带来的痛苦和纠结。黑暗中,她觉得自己崩溃了,能做的只有“回到床上睡觉”。
然而,其实她住着漂亮的房子,有体面的工作,有温柔的丈夫,有蒸蒸日上的事业,这一切完全可以定义为成功。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确实陷入了痛苦之中。
后来她决定离婚,一个人去意大利、印度、巴厘岛探索、疗伤。在意大利,她沉迷于美食;在印度,她坐着冥想;在巴厘岛,她用虔诚的心遇见了自己,找到了真爱,最终得到了身心的平衡。
在我们的生活中,食物、祈祷和爱都很重要。伴随着作者追求自我和平衡的旅程,我也感受到了治愈自己的力量。
— 1 —
结婚
婚姻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难以忍受的痛苦。"我的脑海不断回想起那场失败的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耻辱和愤怒。"受伤的心总会回放伤人的文字或画面。有时候,是我们自己的想象束缚了我们,伤害了我们自己。
“它持续了大约四十七个晚上,就像以前的那些一样,我在抽泣。痛苦的抽泣声让一滴眼泪和鼻涕在我面前的浴室地板上蔓延,形成了一个羞耻、恐惧、迷茫和悲伤的小池子。我不想再维持婚姻了。我尽力不去理会,但事实一直在鞭策着我。”
“我不想维持婚姻。我不想住在这个大房子里。我不想要孩子。”婚姻往往是一些琐事的集合,往往意味着:照顾家庭,管理家庭,走亲访友,遛狗,做一个贤妻良母。这些逐渐成为作者的负担:她不想留在婚姻里。
作者没有详细说明原因。诚然:毕竟婚姻中总有两个人——两张票,两种意见,两个矛盾的决定,欲望和限制。婚姻是复杂的,是两个人的事,不是一个人的事。
我觉得重要的原因是:作家的身份。作者找不到世俗与神圣写作的平衡点。她被困在婚姻的围城里,被世俗和沉重的事务所困扰,写作是神圣而自由的精神工作。
书中提到:我要世俗的享乐和神圣的超越——人生的双重荣耀。我要希腊人所说的“kalos kai agathos”,即善与美的结合。
成人的世界就这样慢慢变得不平衡,甚至崩溃。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种影响尤其巨大。
她想拯救自己的灵魂,她想让自己脱离这种绝望的状态。后来,它向上帝祈祷,上帝给了唯一可能的答案,李,回去睡觉吧。
这段经历也成为了作者亲近神灵的起点。“我把那晚发生的事情称为一场宗教‘对话’的开始,它开启了一场开放的、探索性的对话,最终将引领我更接近众神。”
之后,作者还面临着关于离婚的各种纠纷,如:夫妻财产的处理、离婚过错的返还、丈夫的沉默...
— 2 —
祈祷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祷告”部分。印度文化虔诚,巴厘岛文化平衡。
古印度圣贤写道,有三个因素可以解释一个灵魂是否拥有宇宙中至高无上的运气:
1.生而为人,具有探索意识的能力。
2.生来就有或者培养出了解宇宙本质的渴望。
3.找到世界上的精神导师。
作为一个循规蹈矩的新英格兰人,怀疑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作者的“智力遗产”。看这本书,我也会用科学的眼光,不禁怀疑宗教信仰。但是,当作者找到平衡点的时候,我也找到了答案。
我的朋友鲍勃是一名瑜伽学生和神经科学家,他说他一直对脉轮点的概念持怀疑态度,他非常想在解剖人体上亲眼看到脉轮点,然后才能确定它们的存在。然而,在一次非凡的冥想经历中,他有了新的理解。
他说:“正如文字中有文字的真实和诗的真实一样,人身上也有文字的解剖和诗的解剖。一个看得见,一个看不见。一个是由骨骼、牙齿和肌肉组成,另一个是由能量、记忆和信念组成。两者同样真实。”
“我喜欢科学和信仰能找到交集。”我也一样。我希望当我谈到宗教和信仰时,我能在科学的层面上找到证明。这种确认不是我信仰宗教的条件,而是让我对自己的信仰更加确信。
宗教或信仰往往超出理性的范围。通往宗教的道路往往是知性而神秘的。只能说,一旦我们信了,我们心中的神就住在我们心里。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唱上师梵文时感受到的痛苦和挣扎。我以为导师会阻止作者,但我不想。原因是,如果某样东西让你如此苦恼,它很可能对你有用。古鲁梵语就是如此。它摧毁你自己,把你变成纯粹的灰烬。
于是,笔者选择了继续实习。她为她的侄子尼克唱古鲁梵语。她祈祷他的侄子能安然入睡。她祈祷她会注入她想教给他的一切,关于生活,关于爱,智慧和耐心。
在这个过程中,尼克也反过来帮助她,她顺利完成了神圣的修行,不再感到痛苦。一周后,她打电话给姐姐,得知尼克不再有睡眠问题。也许尼克感受到了这份爱和内心的平静,多么美好!
虔诚的秘密在于大爱,我们不需要时刻关注自己是否爱神。当我们爱周围的一切和人时,我们也在爱上帝。当我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和人尽我们的责任时,我们就是对上帝尽我们的责任。
在寺庙工作的时候,一个男生教她如何在工作中好好表现:“认真对待。按时完成。平静而舒适。记住-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上帝。上帝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祈祷和修行是为了我们克服浮躁。我们与上帝同在,上帝与我们同在。
祈祷涉及许多地区的文化和作者遇到的导师的信仰。我还没有完全理解,但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 3 —
爱
她在意大利探索快乐的艺术,在印度探索虔诚,在印度尼西亚探索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获得了心灵的疗愈和修行。
在巴厘岛,她逐渐走出婚姻带来的痛苦,让自己慢慢接受新的爱人。“我觉得失去亲人的痛苦和过去的错误正在我眼前逐渐消退,最终通过时间的治愈力、耐心和上帝的恩典而逐渐消退。”
在亲密关系中,她有许多疑问。“在过去的几年里,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老婆?妈妈?情人?单身?意大利语?贪心鬼?旅行者?艺术家?瑜伽熊。但我什么都不是,至少不完全是。”
最后她得到了答案:我也不是怪怪的李阿姨。我只是一个滑头的“安托万信”,既不是驴也不是马。当我接近新森林的奇妙和陡峭的边界时,我总是在改变和学习。也就是她发现自己在另一个层面:活在旧思维和新认识之间,永远处于学习状态。
我觉得在亲密关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我们是在成长为自己之前,还是在确认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之前,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之前,进入婚姻的围城,把自己封闭起来?
美好的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宗教,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相信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基本上都有一种寻找某种鼓舞人心的隐喻的愿望。”宗教赋予我们某种神秘的信仰力量,当然也试图去理解这个混乱的世界。
宗教仪式是从神秘的探索中演变而来的。一个勇敢的探险者寻找通往上帝的新道路,经历超越,成为先知,然后回家。把天堂的故事和路线图带到社区,然后其他人会重复这个先知的话,祈祷和行动,以便像他一样穿越边境。
《奥义书》中有一句话:“人们根据自己的气质和他们认为最好或最合适的方式选择不同的道路,无论是直路还是弯路——每条路都通向上帝,就像河流遇到大海一样。”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宗教。选择适合你的道路或到达上帝的适当方式。
作者为了爱情失去了平衡,最终获得了宗教的神秘和保持平衡的秘密。
这个世界很复杂。人在任何年龄都应该做真实的自己,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失去自己独有的特质。这也是我们平衡的奥秘。
至于恋爱关系,最后还是回到最基本的一点,那就是自然规律。一些自然法则支配着两个人的性经历。而这些法律没有退让的余地,就像地心引力一样。
你是否对另一个人的身体感到身体上的舒服,不是你能决定的,也与两个人的思想、举止、谈话甚至长相无关。
如果不存在,就不能强求。当然,适度也是亲密关系中的智慧。
— 4 —
平衡
掌控自己的平静。“地球的疯狂大多是因为人类很难与自身达到良好的平衡,而疯狂(集体和个人)导致了不好的后果。
对于疯狂的世界,我们最好什么都不做。这是世界和命运的本质。担心自己的疯狂就好——让自己冷静下来。"
这是印度教的观点。地球的“疯狂”自有成因,我们个人需要做的就是专注于自己,做好自己。
之前看《新哲学家》的时候,我思考过平衡生活和不平衡生活的意义。我觉得生活不需要平衡。从精神状态的层面来说,我觉得平衡才是真谛。
或许,生活可以不平衡,但我们要掌控自己的平和,内心的平衡。
— 5 —
写在最后
生活是一种实践。本以为进展顺利,没想到小帆船撞上了礁石。我反省了自己,也许是因为自己的抵抗力不够好,所以才会伤害自己。
这本书其实是第二次见面。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无法进入正文。当时我以为是因为还没到“30岁”的门槛。原来我还没到难以前行的时刻。
这本书参与了我所在社区打卡的过程,也参与了我治愈灵魂的道路。有时候,我也需要给自己一个答案,需要给自己空。
食物、祈祷和爱在生活中都很重要。食物给味蕾带来享受。为我们祷告“尽力控制我们的信仰,度过另一个疯狂的一天。”而爱是惊心动魄的。
PS:本文与微信官方账号、印象馆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