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袁环
一连串的火造就了一座城市。最近淄博流行“烤箱+曲奇+蘸酱”的烧烤套餐,很多人专门去淄博吃烧烤。其实淄博除了代表街头烟花的“小饼卷一切”,还有很多好吃的,比如博山菜。作为鲁菜的一个重要流派,博山菜集鲁菜之长,不仅咸、脆、嫩,而且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博山流传着一句民间谚语:“留一顿好饭,转一转博山;吃了博山大米,环游世界。"
博山,鲁中古城,位于符晓上游,三面环山。它不仅是江北著名的陶瓷和玻璃之都,也是鲁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山文化丰富而独特,历史上齐大华与鲁文化在此交汇,造就了博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质。
博山历史悠久,800年前发展成为鲁中重镇。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批准县制。博山最具特色的不仅是陶瓷和有色眼镜,还有绵延不绝的烹饪文化。

在博山,名店的厨师都是师承,渊源可以追溯到北京御膳堂和天津西点店。苏、栾、王、李、冯等名厨。都有自己的后代,有的传了五六代。这些名门大厨在红案、白案、刀口汤头上都有自己的绝活,被晚辈们奉为宗亲。
自清末以来,博山先后出现了双盛居、聚乐村、一品居等名店。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们有名厨,各有各的看家本领,适应大众,擅长自己的专长。这些厨师大多开门收徒,自己建门。长期以来,他们刺激交流,取长补短,丰富了博山美食的风味。
博山人吃东西特别讲究,最有名的就是博山的“四四席”。即四菜四行四大件四餐,共计十六道菜。
在博山,“四四席”最讲究的是坐八人方桌和漆木圈椅,表现了宾客从四面八方来的意思,带出四色四喜的吉祥数字。在“四四座”中,有七个人称之为“开放式座位”,有九个人称之为“角落座位”。宾主之间分座位、分饮料,以正门或桌子掉落的地方为基准,对面为顶,剩下桌上的两个人。如果是整鸡整鸭整鱼,就不能把鸡头、鸭尾、鱼脊献给主客。
除了四大拼盘,博山菜还有煎、炒、炸、蒸、炖、焖的组合。“四四席”菜肴搭配合理,既饱口福,又有益健康。
博山饮食非常注重上菜的顺序和内容,排在第一位的是婚宴中的“官客席”,也就是俗话说的“油客席”。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配有相应的饮料。如上,四种干果配茶,四种零食配杏仁茶,四种鲜果配红酒。只保留了四个干果和四个平板,让主客喝酒前垫垫肚子,防止空喝酒时身体不适。把桌子收拾干净,装上白酒后,大块的就上桌了。
在博山,第一道菜是最大的一项,表明了这个座位的规格水平。比如第一道菜是海参,那就是海参座。第一大块之后是第一行,多为热菜,整盘菜依次穿插在桌上。在“四四席”中,大盘菜占全桌的一半,第一道菜是大盘菜的一半;一线占了整个宴席一半的伙食费;四平板块和四餐只占总食物的20%。
在博山,习惯上把鱼、甜点和时令蔬菜放在上菜顺序的后面。“砸鱼汤”独特,不仅吃两条鱼,还有醒酒、调节食欲的功效。
博山的“四四席”按照北方“一冷两热三汤”的习俗上菜。除了第一道菜,其他的大菜可以根据情况更换,但更换的菜要尽量与宴会的主题相适应。比如婚宴上有“八宝饭”,寓意“早生贵子”;寿宴是“四喜相逢球”,意为“福禄犀首”;乔迁宴常挂饼,使新房“高靓”;家宴有“全家福”菜;吃饭讲究“出门在外饺子回国”。

博山水饺做的不一样。面团混合后,用大擀面杖将面团擀成均匀的薄面片。为了防止粘连,要在擀好的面片上均匀撒上一些面粉,然后将大面片提起折叠成宽10至15厘米的条状,一层一层叠放,再用刀依次切断,形成相邻的倒阶梯状面片,每张面片切成上底约6厘米、下底约10厘米、高10厘米的梯形。饺子比馄饨大很多,外人叫“博山馄饨”。
在我看来,我家乡的食物是最美味的。来到淄博和博山,一定要尝尝博山美食和“四四席”。
新闻线索举报渠道:在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一点”,全省600名记者等你在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