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孕育一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地区的发展影响深远。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一碗兰州牛肉面所体现的地理知识。
一、兰州牛肉面的特点
二,兰州拉面与自然环境
兰州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北纬36° 03′,东经103° 50′。它位于黄土高原的西部,是中国地形第一级台阶青藏高原向第二级台阶黄土高原的过渡区。
三、兰州牛肉面与人文环境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取名金城,意为“金城汤池”。因军事需要而建立,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军事据点。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军区也设在这里,兰州居民多为战争移民。明清以来,兰州一直是汉、回、藏、蒙等多民族聚居区。新中国成立后,受国家政治环境和重点发展内陆城市政策的影响,全国各地不同职业、不同民族的建筑人才来到兰州,使兰州的人口结构复杂化。人口结构的复杂性要求饮食文化具有“大同”的性质,即能适应不同地区人民的口味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风俗。100多年来,兰州拉面作为大众的商业小吃,具有价格低、数量多、口感好、食用方便、适合人群广等优点,符合当地的经济水平、民族宗教、气候条件和饮食结构,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需求。在兰州,有一句话叫“兰州人三天不来一大碗牛就生气。”所以牛肉面的出现也是兰州美食历史的选择。
第四,兰州牛肉面的饮食习俗
兰州人爱吃汤面不仅仅是因为味道鲜美,还因为它含有一定的环境因素。兰州气候干燥多风,人体耗水量大,食物中蔬菜比例小。加上盐、醋、辣的搭配,味道明显偏了,生理上需要大量的水分补充,从而形成了当地人爱喝面汤的习俗。
(1)醋是一种常用的酸味调料,其主要成分是醋酸。当然,兰州人对醋的喜爱与当地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兰州土壤pH值偏高,土壤中的钙发生聚集,土壤性质碱化。土壤中的元素通过人们日常的饮水和食物摄入流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醋中的醋酸分子可以溶解钙,平衡人体的酸碱度。
(2)水质含盐量高,属于硬水。如果长期喝硬水,肾结石的发病率会增加。医学证据表明,经常食用醋可以有效缓解或避免结石的发生;
(3)风沙比较大。兰州是一个多风的城市。每年有11.3个大风日(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最多可达26天,多发生在4-8月、4月、5月和6月,每年经常发生3-4次沙尘暴。所以,空空气中的浮尘会对呼吸产生一定的影响,经常。
(4)作为拉面中的添加剂,彭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将其添加到拉面中后,可以增加拉面的口感,使拉面更“韧”。彭灰含有强碱性,醋中含有大量醋酸分子。加醋吃拉面可以降低彭灰的碱性。
据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国菜谱》统计,甘肃是北方比较辣的地区,辣指数在26-15之间,其中甘肃河西比较突出。多数学者认为辣味的原因与当地的湿度有关,尤其是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因为辣椒可以祛湿健脾,使湿气容易散发。研究民族辣文化的学者蓝勇先生认为:“人们食用辣椒与年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有关,特别是四川、重庆、贵州等地日照不足1800小时,说明辣区主要流行于太阳辐射较少的地区。”
兰州的日照时数平均为2446小时,远高于四川等地。从全国日照时数来看,兰州是一个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充足的地方。所以兰州人嗜辣,并不是因为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的影响。
(1)缺乏植被。兰州东南部毗邻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西南部毗邻青藏高原高山灌木和草甸,西北部毗邻温带稀疏灌木和半灌木荒漠,北部和东北部毗邻中亚和内蒙古草原。该地区降雨稀少,蒸发旺盛,不利于植被生长,导致植被类型较少。可作为食物的蔬菜和调料比较匮乏,也没有东南地区丰富的菜式和风格。所以,辣椒是很好的替代品。首先,辣椒可以作为调料,可以缓解蔬菜稀少、口味单一的弊端。辣椒容易保存,保存时间长;同时符合北方人口味重的特点;
(2)空气体干燥,冬季温度低。兰州地处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剧烈。空空气湿度低,温度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平流层平均温度每上升100米下降0.65℃,即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5℃。兰州市区海拔约1520m,按气温直接下降率计算,兰州气温比沿海地区(海拔接近0m)低10℃左右。即使是夏天,兰州的平均气温也在20℃左右,兰州是避暑胜地。冬季兰州受西伯利亚蒙古高压控制,气候寒冷干燥。总之兰州的气候特点是干燥低温,不利于汗液排出。根据中医理论,排汗是排毒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长时间不出汗,皮肤无法呼吸,新陈代谢紊乱。夏天吃辣椒可以促进汗液排出。冬天,尤其是早上,温度比较低。在一碗牛肉面中加入一些辣椒,可以减少低温对身体的影响,同时在寒冷的天气中,吃辣椒可以增加食欲,满足能量消耗。这也是兰州人早餐吃牛肉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