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华容县当地“坑酸菜”的卫生问题,外界一时间“谈华容酸菜色变”。
同样是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有媒体报道知名橄榄蔬菜企业汕头雷宇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环境也令人担忧。话题引发网友热议,位列热搜第一。

苍蝇乱飞,污水横流。
烂菜变“好吃”
“为什么好的蔬菜会随意堆在地上?”1月28日,在汕头市龙湖区龙华街道南社工业园路边,一堆近2米高的“小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走近一看,可以看到“小丘”是由蔬菜构成的。
蔬菜堆放的地方位于一个仓库外的水泥地上,一些树叶已经变黑,散发出一点点臭味。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发现,旁边几米处散落着许多土块、塑料袋、布等杂物。周围的环境看起来更像一个垃圾倾倒点。靠近路边的一侧,有当地村委会竖起的“禁止倾倒垃圾杂物”的警示牌。
“应该是不想要的垃圾吧?”这是记者的第一反应。这些堆积的蔬菜应该是周边工厂或者作坊丢弃的,还没来得及清除。因为,记者了解到,汕头市龙湖区有成熟的“杂咸”产业和大量的“潮汕风味菜”生产厂家,包括南社村在内,很多人都在从事与潮汕杂咸生产相关的生意,需要大量的蔬菜作为原料。

村民口中的“雷宇厂”指的是汕头市雷宇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宇”),是工业园区内的一家泡菜厂。为了核实村民的说法,记者连续几天进行了暗访。
1月31日下午,三天过去了,地上堆积的树叶依然“无人问津”。记者在现场看到,堆积的树叶与污水混在一起,散发出一阵阵酸败的味道,用木棍搅动。小苍蝇从树叶中飞出,在周围盘旋。

一名在现场指挥转运的男子告诉记者,他是雷宇的员工,地上的芥菜是制作橄榄蔬菜的原料。“全世界都这么干了,在这里引流。”

现场人员的说法也得到了雷宇工厂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证实。下午,记者来到了雷宇工厂的办公室。当记者询问仓库门口堆放的蔬菜的用途时,现场接待的负责人说:“那些是芥菜,是用来做橄榄菜的。”
行业领导者
参与起草广东省油橄榄蔬菜地方标准
公开资料显示,汕头市雷宇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澄海外砂副食品厂,创建于1978年。2001年更名,在潮汕地区率先实现潮汕杂咸生产标准化。2003年,公司的“潮汕贡菜”和“潮汕橄榄菜”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记者了解到,作为当地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雷宇研发生产的包括橄榄菜在内的“雷宇牌”潮汕风味食品系列畅销市场,也是很多潮汕人的童年口味。“我们从小吃到大的。”汕头市龙湖区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潮汕的油橄榄菜有几大品牌,雷宇油橄榄菜是大品牌,口碑很好,是很多人必备的咸早餐。
据了解,目前油橄榄蔬菜生产没有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多年来一直以油橄榄蔬菜生产企业的产品标准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2019年10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橄榄类蔬菜(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称,橄榄是广东省具有上百年历史的传统副食品,人们在烹饪中常将其作为配菜和调料。橄榄类蔬菜因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原料和加工上不同于其他食品,目前也没有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多年来,橄榄蔬菜企业的产品标准一直被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橄榄类蔬菜的产销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企业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制定《广东地方标准-橄榄蔬菜》将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弘扬广东地方产品特色。
不过,记者注意到,该标准的牵头起草单位是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主要起草单位汕头市雷宇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也在列。
食品安全一直是国家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同样,在《征求意见稿》中,对生产橄榄类蔬菜的原辅材料也有要求:“应当新鲜,无霉变、腐烂,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3月14日晚9时许,汕头市场监管局、汕头市龙湖区市场监管局连夜赶到涉事企业进行现场执法。
晚上9时许,记者在现场看到,汕头市、汕头市龙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数十名工作人员赶到涉事企业现场进行取证调查。
“不管今晚多晚,媒体曝光的各个环节都将被规范、监管、查封,并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实施执法监管。在初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邀请第三方进行抽检,然后按照程序进行调查、立案、查封、扣押。”龙湖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主办单位陈表示,事件发生后,也说明市场监管部门不到位。接下来将加强监管执法,规范企业生产,保障餐桌安全。
22时40分,执法人员清点了涉事企业内的货物,随后进行了封存。
23时许,第三方检测公司到达涉事企业,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会取样,一般15个工作日出结果。
“3.15”曝光一周年
华容县榨菜加工再探
芥末加工也是个问题。近日,记者再次走访华容,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大部分“土坑”已经回填完毕,20多万立方米的标准化酸洗池已经投入使用;清理加工企业10家,重组8家,引进4家,行业洗牌;机器换人,透明工厂,榨菜加工业正在走向标准化和产业化...
一年前,湖南切旗蔬菜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切旗蔬菜产业)成为引发这场风波的重点企业。
2022年央视3.15节目曝光当晚,当地政府封存了插旗蔬菜行业所有产品,责令其停产整改,并立案调查。最终,插旗蔬菜业及责任人被罚款548万元,当年5月恢复生产。
当时环境恶劣、卫生堪忧的华容土坑让人触目惊心。为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华容县将回填土坑、建设标准化腌制池作为榨菜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据查其镇不同村的多位农民介绍,当地每周都会对村里的养坑情况进行检查统计,以便做一次养坑回填。
在华容县三丰寺镇太和村,一排排标准化的盐池已经投入使用。一个盐池大约2人高(4米),5米长,5米宽。内壁涂黄色环保可食用防水涂料,腌制池上方有监控摄像头,可以实现集中腌制过程中的监管。
记者了解到,单个标准化酸洗池(100立方米)建设成本在10万元以上(目前华容县实行400元/方奖),建设门槛高。小规模的农户一般不会选择自建,这也排除了农户自己腌制酸菜的可能。
榨菜会进入深加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插旗蔬菜产业面临的阵痛还没有消除,当地的榨菜深加工行业迎来了洗牌的机会。
记者从华容县官方了解到,2022年3月15日晚会后,全县32家榨菜加工企业退出、兼并重组至26家,同时新引进了泛华集团、中联农科、湖南建投、金江湖实业等4家企业。加工企业30家,年深加工能力约40万吨(不含腌制半成品约30万吨,鲜菜约20-30万吨)。
产业升级:
酸洗槽和机械流水线是解药吗?
事实上,除了取缔土坑、建设标准腌制池、整合加工企业,榨菜产业的这次扭亏为盈,更关键的环节是华容县提出的转型升级——“换机”“变小作坊为大厂”,这也是家庭作坊标准化、机械化的一次尝试。
湖南华龙酸菜项目基地在华容榨菜产业园,曝光视频中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流水线和窖池生产对应着两个时代。
2022年底,拥有三条新生产线的华龙腌制酸菜加工厂,将传统整条线所需员工从200人减少到59人,满产时可实现年产6万吨。这些数字是华容县期待的中国榨菜产业升级方向。
对于窖内腌制的酸菜更香的说法,华龙泡菜厂负责人表示,窖内比标准化的水泥池更恒温、更透气,腌制的酸菜可能有所不同,但差别不大。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Plus、全国商报、羊城晚报、红星资本局等。
编辑:龚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