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云(与曾老师同步写作训练营讲师)
近日,“中国客家小吃之乡”江西省安远县获得了海外招聘的奖金。与曾老师同步撰写招聘会的同学们硕果累累。共有9名师生获奖,其中训练营学员7名(二等奖1名,优秀奖6名),课程学员1名获得优秀奖,列为讲师本人。奖金设置如下:特等奖1名,奖金1万元;一等奖3名,奖金各2000元;二等奖3名,每名奖金1000元;三等奖3名,每名奖金500元;优秀奖106名,每名奖金100元,并颁发荣誉证书。
讲师和学生的获奖作品如下:
训练营讲师
荣誉奖
869玉兰片
于和最合适,在我心中表现出一千种含义;
这花可以当礼物送,海归送一篮春。
训练营的学生
二等奖
1394号
百分百成功,带着金甲归来;
千年苦心,老去不动天真的心。
荣誉奖
1681
所以,歌连着情,乡愁邀明月。
豆花爽口,味蕾酥脆的时候,怀念客家。
1691 Cuobazai
雪充满了脂肪和细腻,
鱼有千种,玉有玲珑。
1710三鲜米粉
崔迪浓汤,咂咂咂声萦绕着客人的梦;
肥鲜粉,回味悠长是乡愁。
973
味溢三鲜,客心安春来早;
爱融百钗,家山路长且明。
1563豆花
百转千回,石磨苦干翻雪浪;
清而白,玉盘干净清澈。
1830年山姆·孙奋
清新的香味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快乐;
天真无邪依然是座右铭。
课程参与者
荣誉奖
577月亮吧
咀嚼着乡音依旧清脆明亮,
不见月圆见团圆。
另外,与曾老师同步写通信协会的群友获奖作品如下:
一等奖
1009号
零食是最贴心的,麻辣酸甜,就像生活的味道;
客家人特别敬业,老实诚恳,尽心尽力。
荣誉奖
505烫皮
点几叠热皮,讲安源千年的故事;
约上一群知心好友,品味客家两岸风情。
708玉兰花片
如兰花如蝴蝶,如花般美丽;
脆脆的,梦特别香。
1019豆腐脑
金甲将军打磨良久,用心触摸;
白衣仙子自然香,水鲜。
1194油炸水果
将矫正后的水果放入锅中煎熟;
舌尖上的记忆是过年。
1373
浓郁千年古镇,三鲜味道;
项长征于万里,九域成名。
1859
小吃小康,一碗鲜安源客;
名分成名片,万事富贵醉中国。
这些学生是如何在集中、一对一的指导下构思、修改、敲定获奖作品的?下面做个总结和回复,同时对同学们的获奖作品做个点评。
二江西安源公布“中国客家小吃之乡”后,曾老师将其确定为重点指导活动,并进行集体指导。下面解密集体指导的全过程。
与曾老师同时写作集体指导的过程有以下四个部分:
首先是审题——解读通知;
二是准备——研究关节材料;
三是构思展开演示;
第四是作业——灵感。
先说一下具体的引导过程。
(一)审题是解读通知,强调和提醒注意。
比如通过招聘要达到什么目的?我总结为两个字:宣传。但要达到宣传效果,就要通过对联来实现,对联本质上是文学文体。它不同于口号和口号。所以,千万不要写口号,要写浓缩版的说明文字。在解读招聘单位时,我提醒学生注意:
注意主办方里的一个关键词,海峡两岸。这也是开头没有提到的一个重要背景。这为我们拓宽美食对联的题材提供了思路。
再比如,关于主办方提供的安源小吃目录中的介绍,我提醒同学们,安源三鲜粉和唐伯虎的传说应该是编造的。根据现有资料,唐伯虎从未去过赣南。强烈建议对联不要谈唐伯虎。这样避免学生走弯路。
(2)解读就是研究对联,寻找写对联的思路和突破口。
最早想到写豆腐花,于是收集分享了一些关于豆腐的素材,主要是关于豆腐的诗词楹联。我和学生们一起研究了这些关于豆腐的诗词楹联,分析了它们的题材、取材、典故、技法。把这些都拿来给我用。事实证明,这些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比如在技法上,有的同学借鉴了豆腐诗对联的比喻,夸张的修辞以及借物喻人、表志的手法。我们以获奖协会为例。
(3)创意是把豆腐花对联的写作过程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同学们。
我称之为发射。我确定的思路是:第一,在不能兼顾题目和安全的情况下,重点写豆腐和豆腐花的精神内涵;第二,关注豆腐花而不仅仅是豆腐,所以写花。围绕这个主题,我找到了以下三类材料:
第一种联合材料是我自己写的《长汀豆腐与瞿秋白两首诗》:
从汀江汲取,形成明月晶。
在家乡尝一尝,就会充满母爱情怀。
曲刃的剑身可以折断,而且很难腐烂。
又不是千百遍磨一遍,什么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第二种接头材料是两位古人的诗词:
不怕断骨,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颂》)
梅花香没有点彻骨的冷怎么行?(黄贝瑞大师的《开班颂》)
第三种联料是前人写的关于豆腐和豆腐花的诗:
磨出一块真正的白玉,还未来人。(王老仁《豆腐诗》)
很烦,但是用半吊子水花六朵很合适。(李·《雪豆腐卿》)
磨流玉乳,烹作清泉。(郑云端的豆腐)
根据既定的思路和材料,我写了以下豆腐花对联:
即使破其全身,依然磨出一团玉;
如果不是冰冻,就会形成六朵花。
上下联的两个分句形成一种假设关系。表现了敢于牺牲、永远纯洁、吃苦耐劳、如玉般美好的豆腐精神。对抗方面,全身都在咬,磨形成了。一团对六,玉对花。很有技巧。而构成中华全国联合会的材料,都有其渊源,可以说是无字无处。
这幅对联我个人比较满意,但是没有获奖。获胜者是另一对。不过没关系,给其他同学写获奖对联提供参考,启发思路。
(4)布置作业是为了启发。
有三个作业:
(1)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美食小吃节的主题是既反映客家美食,又反映海峡两岸,表达一个统一的主题。
(2)以石和东坡为典故,写一副豆花对联。
(3)选择一种小吃,从一个游子的角度表现出对家乡味道的向往。
好几个获奖学生的作品都是为了完成上述作业而写的。后面我会详细说的。我自己做的。
三让我们干一些我自己的拷贝。先说这一对优秀奖:
名为木兰片
于和最合适,在我心中表现出一千种含义;
这花可以当礼物送,海归送一篮春。
玉兰片是前年左右安源亲戚送的传统礼物(当地称之为“回笼”,是婚礼的必备之物)。其实这种小吃不仅在安源,几乎整个客家地区(包括我住的瑞金)都有。这幅对联以它的名字和用途为基础,描述了客家小吃玉兰片,既美丽又深情,充分挖掘了食物中蕴含的文化。《一筐春》可能是潜意识里受到了“袖中花,少年藏春色”的民间童话的启发。
让我们来看看其他获奖者,并做一个简短的评论: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美食小吃节
安德杰思乡心切,舌尖细细咂起八宝;
欢迎远方的海客人,准备完成地图。
这幅对联嵌有“安源”是很自然的。“八宝”对“完美墙”很巧妙。“杂”,精炼准确,形象生动。我把这幅对联作为炼字练习,缺了“Za”空这个字,让同学们填一个最合适的。并强调,能让我们首先想到的词,很可能不是最准确的。所以有人先想到“货”,那肯定不是我的终稿。还有同学填了以下几个词:舔、悟、搅、转、捣、探、叹、认、享、辨、试等等,都不是最准确的。相比较而言,“杂”更准确、更形象。吮吸有三层含义:一是吮吸;二是拟声词,如舌尖抵住上颚发出的吸气声,表示赞美、羡慕、惊讶;三是评价和区分好坏。用在舌尖和味觉之间,表示喜欢和判断的意思。“扎”无疑比“销”更形象。这个词也激发了一名学生写一篇获奖作品的灵感。我们以后再谈。
标题假燕子
愿意用珠子换鱼,
相信菜头之类的燕窝。
什么是假燕子?主办方提供的材料中有一段图例:
据说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一个农民种了一个特别大的萝卜,人们视之为圣物,不敢私吃,就献给了皇宫。皇宫里的御厨用这个大萝卜和一些美味佳肴精心烹制了一道菜,献给武则天皇后。漂亮多彩,好吃,跟燕窝一样。吃后皇后连连称赞,赐名“假燕子料理”。后来“假咽菜”的做法流传到民间。
我在找资料的时候看到其他地方有假燕子菜的介绍,武则天也有涉及。内容是相似的。既然是传说,似乎没必要太当真。我们可以在这个传说上做文章,但还是不要指出具体的人。我从一副对联中得到灵感。这篇联合文章是:
如果一杯水如其名般清淡,
辛颖村的茶比酒更香。
这种联系是一种假设的关系,水与名、茶与酒的对比,表现出一种甘于平淡的人生哲学。我的假燕子对联也是假设的,也是合理的。有一个习语叫做鱼目混珠,意思是以次充好。我借用了这本书第一部分的习语,说如果一个人愿意用价值不菲的珠子去换价值不大的鱼眼会怎么样?根据底线,我们可以相信,这样的人一定会把一个菜(萝卜)的头和燕窝等同起来。这是我想用假燕子这道菜告诉人们的一个道理,也是我个人的人生态度。在《张即之读书》中,我曾经说过:
“人闲时喝水很甜”,人闲时喝水也很甜。另一方面,如果你想得太多,装得太饱,想得太多,那么你对吃海参燕窝不满意,对穿丝绸不自信,对住花园别墅不舒服,对骑宝马不满意。总之,有心事,就会不开心,不快乐。
这些话可以说是对这幅对联的评语,也可以看作是这幅对联的联料。
蹄肉圆
这个味道最相思,肉是慈母的心;
它的形状不错,放在家里的桌子上是圆的。
这幅对联巧妙地运用了嵌字的手法,从丸子的形状展开联想,表现了思乡和团圆的主题。
以上两对都没有获奖。
四以下是对同学们获奖作品的写作指导点评。
(1)
二等奖
豆腐渣(黄金片)
百分百成功,带着金甲归来;
千年苦心,老去不动天真的心。
合著者首先写了一个相同主题的联合作品。指导的时候他说他也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联合素材《金花》,我觉得可以作为一个亮点。我们训练营的一个口号是:给我一点微光,把你拨到最亮。所以我鼓励他写作。第一稿如下:
戴着一百条金链,
一千块渣磨干净。
这分明是一个经过磨练,永远保持清白的角色。我建议再放开一点,这样可以更写意一点,不用锤炼这种反映豆腐渣物理变化的文字。同时考虑到豆腐渣的颜色是金黄色的,用天真可能不太准确,建议改成天真。以下是我指导下的修改:
第二稿
百战归来,尤穿金甲;
千磨万磨,我还是清白的。
第三稿
身经百战归来,带着金甲;
千磨万磨,我还是清白的。
第四稿
身经百战归来,带着金甲;
千磨万剐,勇退依旧无辜。
第五稿
经过多次战斗,你会带上金色盔甲;
千磨万剐志在必得,更显清白。
第六稿
100%成功,全凭金甲;
千磨万磨更无辜。
到了第六稿,意思表达得很好,很充分。但是我看了好几遍,感觉少了点什么。最后发现了句型的问题。45的句式还是不如47。我建议在最后一句增加两个词。然后有以下两个草案:
第七稿
百分百成功,带着金甲归来;
等你老了,你会过得比天真好。
第八稿
百分百成功,带着金甲归来;
千年磨一剑,苍老天真。
最终,这副豆腐渣(金片)经过多次修改,获得了二等奖。相信通过这次指导,这位同学对“100折”和“1000 mill”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三鲜米粉
崔迪浓汤,咂咂咂声萦绕着客人的梦;
肥鲜粉,回味悠长是乡愁。
这幅对联已经改了很多次了。一开始没有题目,初稿如下:
米粉拉长了顾客的梦想,
豆花的入口是乡愁。
七言短联,第一联写米线,第二联写豆花。我建议最好是一起写一份点心。这样才能更好的专注于笔墨的书写,深入的书写,透彻的书写。根据这个建议,作者写了两对,分别是米粉和豆花。其中米粉(三鲜粉)如下:
仔细分辨客人的梦,
长的是归巢。
借助客家小吃表达乡愁主题,是集中辅导课的作业。感觉这幅对联有这么个意思,但是味道不够浓,还没有完全做出来,还未完成。在我的指导下,作者加了一个从句,让表达更加饱满充实:
米流肥,香客芽分明;
留恋的是美味,长久的是归乡。
这样会更美味。然而,正如作者所意识到的,“香客雷”并不是很顺利。当然,这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这种零食可以做的更烈。通过形象的描述,读者口中的贪吃虫应该是上钩了。所以我建议前几个分句用描述性的方式写,三鲜粉的汤和粉分开写。同时,后面的条款也要修改。提议作出以下修正:
崔迪浓汤,□□□□□□□□□□;
脂流鲜粉,连续的是定心。
盒子要体现客家风味的意思,但不一定要用这些词。根据这个建议,作者修改了两个草案:
崔迪浓汤,呱呱之声挥之不去;
脂流鲜粉,连续的是定心。
崔迪浓汤,啧啧,还萦绕着客人的梦;
脂流鲜粉,连续的是定心。
这个“啧啧”是个拟声词,很形象。不过我想到一个更好的拟声词,就是我对联里的“杂”。把“tut”换成“Zaza”。同时把“声音”和“部门”换成其他词。在我的建议中,最终版本改为:
崔迪浓汤,啧啧有声,如梦如幻;
肥鲜粉,回味悠长是乡愁。
“好形象!”作者给了我一个赞。作者把“棉棉”改回了“常”。虽然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从语感上我还是觉得是个不错的改变。最终,这个协会获得了优秀奖。一般来说,声、色、味、有形更有情。定稿后,作为导师,我有一种满足感,甚至在车上细细品味这幅对联。
总结这个指导,我对这个学生说:“我觉得这个指导是最有用的。”从‘Zaza’这个词,相信你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精致。她回答道:“在这七个单词中,最恰当的一个可以使整个句子生动起来。“这是我经常告诉学生的。字字飞逝,万物有灵。
(3)
豆花
百转千回,石磨苦干翻雪浪;
清而白,玉盘干净清澈。
这份文案的初稿是:
随心所欲地磨,磨出一堆豪情的白玉;
背负梦想,背负明月。
我指出了两个问题。第一,《走向梦想》很尴尬,没放过。第二,没有“广”的形象,对“白玉”来说很广。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强调颜色词是相对的,所以我们必须尽力巧妙地把它们弄对。最好用颜色词。如果放松了,就体现不出对联的特点和优势。
为此,作者将其改为如下:
磨心飞扬,磨出豪情,堆砌白玉;
与肩共舞,携明月蘸红椒。
我指出“红辣椒”有形象,但似乎和主题关系不大。作者将其修改如下:
磨干鲲,傲骨飞瀑;
碗中盛满日月,踌躇满志。
这个学生想以这种方式做出贡献。我说还有时间。我们需要再看一遍。他又修改了两个草稿:
磨干鲲,傲骨飞瀑;
碗里装的是日月,篮子里装的是梦想。
磨干鲲,傲骨飞瀑;
肩扛日月,一筐好梦。
我说白瀑不合适,白雪更合适。白色瀑布太宽了。他将其修订如下:
百转千回,石磨苦干堆雪浪;
清而白,瓷盘素净。
他说他要去投票,他厌倦了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笔。我还是说等等。修改了几个字,最终版本如下:
百转千回,石磨苦干翻雪浪;
清而白,玉盘干净清澈。
还是由于不断的修改,这个协会才能获得优秀奖。试想一下,如果作者不耐烦,写完不想反复修改,草草完稿,匆匆一扔,估计不太可能得奖。
(4)
故歌附情,乡愁邀明月;
豆花爽口,味蕾酥脆的时候,怀念客家。
这幅对联没有题目,但也算是豆腐花吧。第一稿如下:
离歌而感眷恋,乡愁盼统一;
豆花爽口,味蕾酥脆的时候,怀念客家。
我提出两点修改意见:第一,为了更加工整,“离歌”改为“竹叶”,这里的意思是酒,“感附”改为“入喉”;第二,“盼统一”太直白,改成更形象的词,比如“明月”。第一种意见,笔者不同意,认为“入喉”和“爽口”可以叠在一起,没有张力,上下联的概念分别从听觉和味觉来写。我遵从作者的想法。第二种意见被提交人采纳。所以最后的草稿如下:
故歌附情,乡愁邀明月;
豆花爽口,味蕾酥脆的时候,怀念客家。
最终,这个协会获得了优秀奖。
五接下来简单点评一下没有被一对一指导过的同学的获奖联作。
错在哪里
雪充满了脂肪和细腻,
鱼有千种,玉有玲珑。
这幅对联找到了两个生动的词:肥和玉。用比喻,这才是写关于事物的诗的正确方法。
萨姆·孙奋
清新的香味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快乐;
天真无邪依然是座右铭。
这幅对联的灵感来源于《集中指导》中提到的豆腐的天真无邪,用来形容三鲜粉,阐述一种人生哲学,也是写关于事物的对联的正确方法。
味溢三鲜,客心安春来早;
爱融百钗,家山路长且明。
这幅对联是根据集中指导布置的作业构思的,把美食和乡愁联系在一起。嵌入“安源”自然合适。
月亮坝
咀嚼着乡音依旧清脆明亮,
不见月圆见团圆。
咀嚼,准确生动。将月饼的形状和名称与团圆联系起来,很好地反映了客家地区和两岸交流合作的背景。
#头条情感学院# #泛文化写作营# #对联#
曾老师,本名曾小云,网名白云乡黄叶村,致力于诗歌、楹联、辞赋等传统文化的研究、创作、普及和教育,曾与曾老师在楹联训练营撰写讲稿。作品在《诗词》杂志、《中国诗词楹联》上发表,在中共宣传部、诗词出版社、中国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主办的比赛中获奖400余次,在安古城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央电视台等景点、场馆、平台镌刻展览100余次,多次参与民族楹联、诗词创作。
与曾老师同步写作招聘课程暨训练营第一期即将毕业,第二期即将开始报名。请私信联系曾小云先生。
我们的口号: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感恩遇见,感恩信任,激动与你同行;
各有各的,各有各的美;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感;
给我一点微光,把你推到最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