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夏日海边已“热闹”旅游旺季提前到来。
青岛的夏天很凉爽。石头老人冲浪,小麦岛看朝霞,奥帆中心出海;太平角喝咖啡,八大关看建筑,团岛山露营...六月的青岛,以其独特、美味和充满活力的面貌,形成了一个海滨度假城市独特的夏季表达。迅速崛起的夏季旅游市场显示出时尚、浪漫、动感、活力的城市特色。
2023年是青岛文化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加速流动的一年。面对游客旅游需求的快速释放,通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青岛特色的多元化、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旅游体系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假日活力绽放海岸线。
在青岛817公里的海岸线上,熟悉的风景里有说不完的新故事。在今年青岛旅游业复苏振兴的过程中,住宿业的表现尤为抢眼。
“每次来青岛,我都喜欢早上在海边跑步。青岛人的日常生活令人羡慕。我以前经常出差。这次是在暑期高峰到来之前特意错峰出行,和父母在青岛住了几天。”北京游客杨女士表示,在青岛众多的旅游元素中,昼夜各具特色的海边生活最具吸引力。
进入高质量旅游发展的新阶段,人们的旅游需求从以观光为主向兼顾观光和休闲度假转变。一个轻松又深入地下的优质假期,让更多游客放慢脚步,融入青岛。对于度假游客来说,好的酒店是旅行体验的核心。高端住宿集群的崛起和不断创新,让青岛旅游占了先机。
夜幕降临,青岛青岛洲际酒店的自助餐厅里,顾客一边欣赏灯光秀,一边品尝美食,感受青岛城市生活的浪漫。青岛洲际酒店营销媒体部总监刘金林表示,目前,周五、周六经常会爆满。“除了商务客人,也有很多游客错峰出行。酒店会根据客人的需求提供定制服务,比如预订游艇、下午茶等。很多来自北京和上海的客人反馈说,青岛是一个非常好的周末旅行的选择,交通便利,气候舒适,有很好的爱海体验。饮食上除了海鲜,还有各国美食。”刘金林预测,随着高考结束,酒店将迎来客流高峰。
在西海岸新区,具有鲜明度假特色的青岛金沙滩希尔顿酒店也随着旺季的到来迎来了持续增长的客流。除了外国游客,商务会展、团建活动等客人也显著拉动了酒店入住率。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酒店入住率迎来了近期的一个高峰。酒店工作人员透露,受益于文化旅游活动,许多游客已经开始预订端午节假期的房间。为了更好地满足客人的度假需求,除了年中促销,酒店还将创新推出多种业态的新产品,如早下午茶、烧烤等。特别打造的天空酒廊将于端午小长假期间开业,为宾客提供一站式度假体验。
近年来,青岛无论是新建五星级酒店数量,还是新开高档酒店数量,都实现了“领先”。6月10日,位于崂山区石老人海滨附近的青岛钓鱼台美高梅酒店正式开业。作为米高梅钓鱼台酒店集团打造的首个双品牌项目,位于崂山沿海第一高楼的双子酒店进一步优化了青岛高端文化旅游布局和现代服务业配套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五星级旅游饭店11家,高档旅游饭店30余家。
山海相依释放资源吸引力。
“最近真热!本周,我们启动了毕业季的活动。从6月9日开始开启毕业季门票预售,到6月13日已经售出2万张。”青岛海洋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部部长叶谦表示,在各类海上旅游线路中,奥帆中心往返海底世界的线路自开通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人气。截至6月6日,已发出1645航次,运送旅客14.71万人次,售票收入1344万元。目前该航线单日接待游客约3000人,6月12日28航次,13日34航次。预计本周末邮轮接待游客量将进一步攀升。
长期以来,缺乏丰富的海洋旅游体验是困扰青岛旅游业的一个难题。随着三年提升城市旅游品质行动的推进,“海上看青岛”系列八大核心海上线路真正实现了青岛“单向多站”海上观光。感受“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奥帆中心往返海底世界的路线,奥帆中心往返“海仙山”的路线...今年暑期,线路对客流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凸显。
海洋旅游产品的创新,带动了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青岛奥帆赛海洋文化旅游区成为“人气之王”。尤其是奥帆中心区域,五一假期总客流达到37.2万人次。5月1日至6月11日,总客流136.9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单日最高客流达到9.7万人次。
近期,青岛旅游集团还推出了飞虎队、摩托艇、空中飞人、尾波冲浪、划桨板、皮划艇、动力冲浪板等水上项目招商。在不久的将来,青岛海洋旅游将真正实现串珠子,一票入城,多产业主动融合,赋能产业转型。
在暑期旺季到来之前,青岛各旅游景点也在加紧推出新产品。崂山景区作为青岛唯一的国家5A级景区,一直是很多年轻家庭毕业季出游的首选。景区提前规划,深入调研,推出了5条适合夏天沉迷山海的研学路线,以及针对年轻人的优惠门票。高考后的第一个周末,很多考生第一次爬山到“海上第一名山”,周末两天接待游客近3万人。
将于今年亮相的海岛旅游,最近也收到了最新消息。竹茶岛已完成整体设计规划,正在积极对接知名文化旅游企业,正在招商项目。今年基本具备基本接待功能;灵山岛已建成山东省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和省级旅游民宿聚集区。将海岛开发与住宿、休闲旅游、夜游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旅游相结合,发展环岛观光、海洋垂钓、生态研究等项目,大力发展海岛高端休闲旅游。小关岛将扩建升级旅游码头,完善岛上旅游基础设施,适时开通常态化旅游线路。
传统与现代反映时尚生活。
需求的多样化促进了市场创新的质量。随着旅游和休闲成为城市的基本功能,在传统和现代的交织中,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正在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好的生活。
随着旅游旺季的临近,在青岛啤酒博物馆可以直观感受到客流的增长。周末基本都是售票空。在这里喝一杯新鲜的青岛啤酒,感受青岛啤酒和这座城市的历史,对外国游客特别有吸引力。青岛啤酒时尚旅行品牌推广经理于今介绍,为迎接旅游旺季,青岛啤酒博物馆首创夜游新模式,推出青岛首个多维度沉浸式夜游“金色奇妙夜”。
“项目整个演出以音乐剧为核心,以青岛啤酒博物馆实景场馆为表演场景,运用声光、墙面投影、虚拟现实技术等艺术和科学手段,带领游客共同探索梦想中的啤酒世界。”于今介绍,夜经济是城市文化旅游消费的“新蓝海”。青岛啤酒博物馆以工业旅游发展升级为抓手,牢牢把握夜间经济、沉浸式体验、音乐剧等新型消费模式,继话剧巡演后,推出全新的夜间项目,不断延伸啤酒文化旅游业态的辐射力。
在“毕业季”旅游的热潮中,青岛啤酒博物馆与青岛极地海洋公园还联合推出了夜游套餐,成为岛城景区携手共赢的有益尝试。
游览青岛,既能感受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又能品味到国际都市的现代节奏。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展现都市旅游的时尚魅力。
登上青岛云上海天,西边是红瓦绿树,东边是现代化新城,日均接待1000多人,可见这里的人气。连日来,在“游世界最美海湾,享25℃文化旅游季”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打卡。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旺季的到来,景区引入知名IP,共同打造了为期三个月的“陪你看星星看海”主题活动。最近景区还将推出优惠年卡吸引游客。
“旅游+”刺激文化旅游消费扩大
在“时尚青岛”的多重镜像中,“旅游+”充满了无限可能。这个夏天的青岛,“旅游+音乐”、“旅游+体育赛事”、“旅游+演艺”正在不断孵化新的消费场景,持续催化消费市场的“引爆点”,助力全区发展信心、稳定经济、促进发展。
满座的音乐节和球类运动正在为青岛旅游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很久没有和这么多人一起看比赛了,气氛特别热烈。我们酒店见过很多外国粉丝入住。”杨女士说。得益于“齐鲁德比”和机场音乐节,一个周末就有近9万游客涌入城阳区,辖区酒店基本爆满,餐饮零售业收入比平时增长40%左右。傅生酒店董事长周俊卿表示,酒店在举办音乐节的两天内营业额突破100万元,比平时的营业额翻了一番,创下历史新高。
以提升旅游品质行动为契机,青岛今年进一步加大了旅游业态的创新培育力度。青岛从微旅游、慢休闲、深度度假等新需求出发,坚持以文化培育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学,以“旅游+研学”、“旅游+露营”、“旅游+影视”、“旅游+康养”、“旅游+体育”为重点。
基于表演艺术的文化旅游产品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新景观。在青岛的旅游产品体系中,演艺将成为一抹亮色。根据计划,青岛将建设不少于30个庭院表演,目前已完成22个。此外,正在建设的两个大型演艺项目最近也有了新进展。
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签约的唐岛湾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将打造以海为幕的实景演出。演出的主题是展示千年琅琊文化和青岛繁荣的商业文化。目前已进入后期打磨阶段,预计9月份与游客见面。此外,在奥帆中心的海上宴会厅将建造一个室内大型旅游表演。该剧以中国航海历史和青岛海洋文化为背景,目前正在进行剧本创作,最快将于2024年春节期间与游客见面。
下一步,市文旅局将在持续培育业态和场景的基础上,将文旅元素与文旅活动有机对接,陆续组织青岛海洋婚恋文化周、胶东海洋童话剧季活动、第九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系列、“青岛享冬”旅游活动等系列营销活动,惠民利民。此外,通过编制旅游线路指南和全新的文化旅游地图,收录了青岛旅游线路、美食、酒店等主要板块,直观生动地反映了空之间青岛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市民和游客体验旅游线路、挖掘独特的景区魅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指导。
继续扩大市场广度和品牌深度
在现代旅游体系中,旅游业作为城市交通型经济的入口和服务型经济的引擎,关注的是交通指标,而不是单一的“客流”。优秀的旅游城市应具有鲜明的枢纽特色,对内促进区域资源信息交流,对外积极拓展和塑造合作优势。作为青岛都市圈文化旅游发展极的核心驱动力,青岛旅游业正在积极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6月8日至12日,“山东·青岛·澳门周”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成为青岛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交流的一个缩影。在澳门旅游推介会上,两地文旅企业面对面详细了解产品,最大限度减少“中间商”,为两地游客带来更多实惠的旅游产品。“活动的举办促进了双方旅游界的交流。目前,澳门航空空每周有四个航班往返两地。希望随着游客的增加,航班能尽快达到每天一班,更方便游客出行。”澳门航空空有限公司青岛代表处执行总经理彭云峰说。
酒味也怕巷子深。对于青岛文化旅游来说,如何让旅游体验更加人性化、人性化,让城市品牌形象更具感染力,是一个需要一直探索的课题。今年以来,青岛在全区范围内尽可能拓展文化旅游市场的广度,也在城市IP培育、城市形象塑造、文化旅游品质转型、相关服务优化等方面提升了文化旅游的品牌深度。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旅行社48家,总数702家,比2019年增长36.6%;注册导游人数达11462人,比2019年增长54.6%;新授予国家一级民宿1家,省级五星级民宿2家。全市101家A级景区旅游品质不断提升,景区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在机场、奥帆中心等重点区域建设了6个游客服务中心、8个游客服务站,以餐饮服务、住宿服务、交通运输、旅游市场、钱海一线旅游秩序、海上旅游、餐饮食品卫生、旅游安全环境为重点,开展集中整治,营造稳定和谐的旅游市场氛围。
接下来,青岛将继续做好文化旅游推广工作,深入黄河流域开展青岛文化旅游“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相约黄河之海”推介活动,全力开拓黄河流域旅游市场,在银川设立“这里是青岛”西北旅游营销中心;做好长三角主要旅游目的地推介,开展“我把青岛给你”旅游宣传周等活动。策划举办第四届胶东海洋儿童游乐季,组织胶东五市共同开展“南征北战,胶东傲然出发”整合宣传营销活动,推动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
按照“一年年初见成效,两年全面发展,三年大幅提升”的目标,一项提升旅游质量的长期努力,有望在今年夏天由五湖四海的游客共同完成。
青岛日报/管亥记者马晓婷
【来源:青岛日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