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观众应该看过一个叫《亲爱的,来吃饭吧》的节目。
节目的定位是“让观众了解美食背后的温暖生活”。具体实施方法是邀请明星嘉宾到普通人家聚餐,了解市场上的烟花。
他们会去普通人家敲门吃饭。当然也是拒绝的。有些场景甚至悲喜交加。
无独有偶,岳云鹏曾经参加过一个类似的名为“未知的桌子”的节目。
程序设置是相似的。岳云鹏、李晨等明星会组成饭团,随机去各个社区吃米饭,了解主持人的生活故事。
毕竟节目组有资金加持,有明星光环。对于综艺节目的拍摄方式,大部分被“选中”的家庭都提前进行了沟通。
而最近关于上海的争议也由此而来。
网络名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可能受到了类似综艺节目的启发。他的主题是“范曾”,他随机询问当地人是否愿意他回到范曾的家。
对于普通人来说,面对这样的要求,很可能会直接拒绝。
不出大家所料,他在上海的胡同里一次次碰壁,被请的很多叔叔阿姨都委婉地拒绝了他要饭的请求。
当然,拒绝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
有人说他们的房子对这样一个大男人来说太小了。
小伙子在总结中也说得很有道理:“一个两米多高,操着外地口音的人说要和你在家里吃饭,真的很吓人。”
其他视频里,大部分年轻小伙都成功做了一顿饭,可就在上海,他却屡屡碰壁。
一些经常看他视频的粉丝不高兴了,大家的观点分成两派。一度网上争议四起,网友也吵起来了。
一派嘲笑上海人,说“上海人小气”。
大家关注的原因是遇到骗子和传染病。
来自浙江的大哥也明确表示,自己的第一反应,也是拒绝。这位来自浙江的大哥也明确表示,他的第一反应也是拒绝。
有人甚至把这个争议上升到了地理高度。
抛开其他事情,我们问自己:
如果有一个拿着相机,两米高的壮汉问你:可以去你家吃饭吗?
你会有什么反应?
我想,大多数人会直接拒绝;但为什么这种拒绝到了上海人身上就变成了道德问题,甚至变得自私、排外、小气?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02、蹭饭本质是对隐私的冒犯,而上海人,素来有边界感暂且不提网络名人。一般来说,“范曾”事件发生在朋友之间。
如果两个人熟悉了,双手空空,回家吃个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刮饭”。如果是陌生人,番茄先生只能想出两个词来形容。
要么,是乞讨;要么,就是化缘。
乞讨是一种乞讨行为,经常发生在乞讨者和陌生人之间。
而施舍是僧人乞讨食物的一种行为,可能大家都不太清楚。即使是乞讨食物的和尚,也绝不会走进施主的家门,甚至是院门。
因为这种乞讨,本质上是对隐私的侵犯。
所以,从网络名人博主去上海“吃米”被拒,导致上海人被吐槽的案例中,番茄君看到了至少三个问题。
第一,对隐私的保护不区分地区、种族或国家。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天然的屏障,陌生人之间的交流障碍保证了大多数人是独立的个体。
“吃米”这种行为本身就具有侵犯隐私的属性。
贸然带陌生人回家,就算没被偷没被抢没被伤,万一一起吃饭生病了,后果谁来负责?
所以,表面上看,视频里的上海人是拒绝吃饭的;事实上,他们拒绝的是对他们隐私的侵犯。
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这是法律赋予的。
这种排斥与地域、民族、生活习惯无关。无论你住在哪里,来自哪里,被拒绝都是正常的。
但从现实和安全考虑,这种行为并不值得提倡。
所以,这不是小气和排外,而是人之常情。
第二,城市和农村不一样,城市市民之间的关系远没有那么密切。
80后、90后,尤其是农村长大的,可能会想到一个场景。
不管是老式的弄堂,还是小巷,还是农村的四合院,大家都像一家人。孩子可以随意去任何一家的房子,大人会互相分享美味的食物。
《请回答1988》中,第一集就是互相交换食物的场景。
第一个是那时候邻里关系本身就不错,大家熟悉了互相帮助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所以才会这样分享。
二是当时人们普遍缺衣少食,但精神饱满,没有手机等娱乐设备。他们平时闲着没事就互相聊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
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很有可能邻居互不认识。
大家早出晚归,生活压力大。他们早就失去了当时社交的热情,都有很强的隐私意识,所以也没有当时那么熟。
一方面,这是由现代生活和生产方式决定的。
另一方面,这与当代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密切相关。
人情越来越淡,自我和独立更重要。在忙碌的生活中避免无效的社交,是每个打工者的追求。
打开通讯录,能和你聊天的人不多,更何况一个不认识的大人物来吃饭?
第三,上海人的边界意识很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自私、小气。
上海本身就是一个有边界感的城市。
是中国第一个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文化交流聚集的地方。上海人一般不打扰别人,也不想被打扰。
这就是“边界感”,贯穿上海人的生活,但他们看重经济,非常契约化。
事实上,这个年轻人终于设法得到了一顿饭。
奶奶虽然一个人在家,但还是给他做了上海本地菜,陪他聊天。
她提到上海人讲究人情世故,一般与人情无关。他们不会随便吃饭,同样,他们也不会邀请别人到家里吃饭。
这个习惯也承载着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我们从小就学会了“入乡随俗”。到了上海,自然最好还是走当地人共同生活的方式。
03、是什么招致谩骂,又是什么让群情激奋?这也是番茄君今天最想和大家聊的问题。
因为生活的压力,很多人都很愤怒,这些不好的情绪需要发泄。当人生没有机会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把这种敌意变成恶意,在网络上传播。
这就是现在网络暴力现象严重,键盘侠多的原因。而这些人其实非常容易被“煽动”。
你可能不知道,在“上海范曾”视频上热搜后,网络名人博主获得了流量,并悄悄地删除了该视频。
事实上,由于信息复杂,真假难辨,我们更无法确认获得的消息是否是“假消息”。
这种假并不全是假的,而是被“加工”过的事实。
我们不排除这个网络名人在其他城市拍视频的时候问了很多人,很多人都拒绝了,但是最后他剪辑了同意一起吃米饭的片段;而在上海,意见相左的人被编在一起,制造出其他地方好客上海排外不热情的“假象”?
这一点没有办法证明,自然也没有办法得出结论。这只是一个合理的猜测。
制造假象和争议,挑起攻击和战争,一直是一些媒体以流量为王获取人气的妙招。
当这些假新闻、假观点没有事实支撑,遇到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会掀起舆论海啸,这是很可怕的。
一旦这些成为常态,我们包括我们整个社会将如何处理自己?
总之,面对铺天盖地的短视频、自媒体、新闻报道,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方面,不要急于谩骂或发表意见。第一,检查所见所闻是否属实,是否经过处理。
另一方面,保持独立思考和不断学习很重要。多看多懂,就不会轻易被带入节奏,这也是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
番茄君希望大家不是一个随大流的人。
这在短视频泛滥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