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这么一个人,出身书香门第,从小聪明好学,却对做官毫无兴趣。他立下大愿,要做一个君子,走遍天下,面朝碧海蓝天,怎么能局限在一个地方,这辈子就死了呢?在他34年的旅行生涯中,他走遍了全国,遍游名山大川。你的所见所闻被写成了传世之作。这个奇人就是明代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

1.路上吃什么?
然而,多年前的明朝,不仅有高铁、飞机等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还有方便面、罐头等。那么,侠客在旅途中会吃什么食物呢?根据徐霞客的游记,他的旅行饮食以正餐为主,以米饭、干粮、蔬菜、肉类为主食。他在游记中提到一种“冷米包”,就是把剩菜剩菜放在一片面包上,卷起来,再用油纸包起来。这种食物携带方便,保质期短,适合短期旅行。其中有些类似于今天的三明治或汉堡,可能是徐霞客的独创。

冻米是冬天用糯米做的一种食品。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用水浸泡一周,然后取出蒸熟。待冷却后,将米饭摇松,使米粒不粘在一起,然后放入锅内翻炒,使酥脆的冷冻米饭变松。冷冻米饭可以用热水冲泡,也可以在旅途中直接食用。既是零食又是主食,保质期还挺长的。是那个年代的绝佳干粮。

胡饼是一种用面粉和芝麻烘烤的面包。又香又脆,携带方便。游记中曾数次提及:“我仍在山顶,与幽讯同坐石上。”徐霞客还提到一种肉包子,是用韭菜和面粉加糖做成的,味道应该很独特。至于饼,有粉饼、小米饼、蒸饼等。其中小米饼是蒸的,比米粉或面粉做的饼更软更糯。

竹笋是徐霞客在旅途中经常吃的蔬菜。除了开水,还有其他吃法,比如加醋、油炸、烘烤等。徐霞客每次在游记中谈到竹笋,都会用“鲜”字来赞美。可想而知,他在跋山涉水,气喘吁吁的时候,会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停下来,煮一锅鲜笋,悠闲地享用。味道一定很好。

除了竹笋,徐霞客的旅行食谱还包括豌豆、蚕豆和芹菜,这些都是常见的蔬菜。还有一些不常见的野菜,只有走进深山老林才能品尝到。徐霞客在广西旅游的时候,吃过山里的一种“酸草”。它的茎粗如手指,颜色略带红色。酸草可以直接剥皮吃,味道酸酸脆爽,令人印象深刻。

2.路上的食物
52岁时,应穆敬酒之邀,在美丽的玉龙雪山脚下住了十多天,期间受到热情接待,品尝了许多当地美食。据游记记载,一次宴会有80道菜,有一个牦牛舌头做的牦牛舌片,非常爽口,还夹杂着一种说不出的怪味道。可惜他看到这道菜,吃几口就饱了,可惜了。

穆公曾经派人送给徐霞客一只丽江土鸡,大如鹅,黄体浑圆,极其肥美。有意思的是,徐霞客把这种平时用来做菜的食物腌制了一下,创造了“丽江腊鸡”,在旅途中也可以享用。徐霞客在丽江期间,“捧书邀艺人献酒”。红烧肉是纳西族的一种祭祀,也是家常菜。方法是将肉和骨头剁碎,加入花椒粉、盐、八角、姜丝、米粉和酒,搅拌均匀,然后放入缸中密封。半年后就变成红烧肉了。吃的时候拿出来放在碗里,大火蒸。吃起来酸辣爽口,适合吃。脆皮油丝也是丽江的特产。徐霞客称之为“细如发丝,松子裹之,甚脆”,并称之为“奇”。可想而知,它的制作方法一定非常精致巧妙。
徐霞客在广西旅游时,见到过一种美食—生鱼片,当地人称之为“至味”,是将大鱼细切成生鱼片,放在碗中,加葱、姜、盐、醋搅拌而成。生鱼片这种古老的美食,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各地皆有独到吃法,徐霞客在广西见到的这一种,类似于拌生鱼片。徐霞客在广西旅游时,看到了一种美味的食物——生鱼片,被当地人称为“知味”。它是通过将大鱼精细地切成生鱼片,放入碗中,加入葱、姜、盐和醋并搅拌而制成的。生鱼片,一种古老的美味,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地都有食用。徐霞客在广西看到的这种类似于拌生鱼片。

徐霞客在柳州旅游了一个月左右。期间,他打算买些大米做饭。结果他去市场,当地人不买大米,喜欢买一种“粉饼”,可能就是后来人们经常吃的米粉。

可见明代烹饪水平非常发达。食物的种类不仅非常丰富,而且看起来也很不错。明朝第一背包客徐霞客虽然不是为了美食而踏上旅程,但在旅途中却遇到了很多美食。通过这些美食,我们也可以一窥明代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