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的路上,我走在山里的石子路上,脑子里却全是怀来、涿鹿两县,特别是温泉屯土改时活跃的人们。”在张家口涿鹿县桑干河旁的温泉村,一部电影《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丁玲与这片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1946年,丁玲参加晋察冀边区土改运动,来到温泉屯。在温泉屯短暂的18天里,流淌的桑干河给了她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和强烈的创作冲动。后来,她写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小说,成为她创作的里程碑,并于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艺奖。随后,丁玲从稿费中拿出5000元,购买了书籍、留声机、乐器、木偶戏、戏剧片等。,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文化站——温泉村农民文化站。
为了纪念丁玲和温泉屯共同经历的岁月,1995年9月,在张家口涿鹿县温泉屯乡修建了丁玲纪念馆,并多次改扩建。小说中的温水战车和现实中的温泉战车在这里有机重叠。
定陵纪念馆由著名作家魏巍题写,占地1250平方米,分为四个展厅。第一展厅用简短的文字、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介绍了丁玲同志的革命生活和创作生涯,其中展出了丁玲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多种版本的作品。第二展室主要介绍《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人物原型,尤其是书中的温泉屯村原型。第三展室再现了丁玲1946年在温泉屯搞土改时的办公、会议和生活场景。第四展室展出了丁玲为温泉屯农民文化站捐赠的各类设备及其部分生产生活用具。(赵少夫整理)
[责任编辑: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