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村本名郭村,只因半个世纪以前与临近金东郭村撞了名,才改了称呼。理由是“安地郭村没有姓郭的人家”。南郭村主姓周、蒋。另外还有吴、胡、叶、李、巴、方、王、邓、卢等50多个姓氏。村里尚有蒋氏宗祠和周氏宗祠。蒋氏宗祠即是南郭村文化礼堂所在地。周氏宗祠则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所在地。
关于南郭村为何没有郭姓,《金华蒋氏宗谱》记载有“郭村蒋氏始祖忠一公,讳本立,原卜居在浦阳(今浦江)上堰,因嫌上堰的土地多砂砾,少水系,不是创业发家之地。有一次往南山旅玩到郭村,见此地曲涧环绕,群峰高峙,山林隐然,万千气象,是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宏治已酉(公元1489年)遂率妻子迁居到此。当时有郭姓人家先居,不久湮没,村名就一直沿用至今。所以忠一公是郭村蒋氏家族的建村始祖。”然村名沿用。近600年间,蒋、周等各氏族在这里和睦相处,传为佳话。
蒋氏宗祠,又叫“叙伦堂”。每年春节,村中仍会组织宗族集会。集会时,大门槛上再架高一截,小孩子只有长到能抬腿一步跨过,不碰到门槛,才能进门从族长手里领到馒头。领了馒头,就要开始学习族规祖训,修身齐家,孝老爱亲。
在南郭村西边约1.5公里处有一个200多亩的铁皮石斛基地,小布跟随村支书周礼明来到该基地的时候,发现几个工作人员正在用培养基育种。
南郭村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环境开阔,周围都是茂密的毛竹林,即使是在冬天,这里也显得生机勃勃;夏天时节,由于有这些毛竹的遮挡,阳光并不强烈,这片区域到了下午3点以后温度就渐渐降下来,让铁皮石斛有了一个“冬暖夏凉”的家。
周礼明说,仁坑水库边上环境清幽,又有铁皮石斛基地,接下来他们准备对进出道路和瀑布水潭进行提升改造,再建设几个可供人喝茶垂钓的高端民宿、农家乐
这是一个偏僻却神奇的小山村。说它小,是真小。仅38户人家,140人。说它偏,也不为过....由浦江县城往北,经杭坪、虞宅,至大畈乡,再往西入深山,走10余公里,当你绕过一个又一个弯,心里开始打鼓时,它就这样突然出现在你眼前。
村子并不大,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周山林密布,山涧流水淙淙。行走在村中的小道上,一直在遇见,遇见那些旧。清一色的黄皮房,粉皮都斑驳了,旧得那么诗意,让人觉得仿佛穿越到了民国。
田后蓬的人,敦厚,朴实,热情。这里人人会两种方言,除浦江方言,还会“南京话”。不过,此“南京话”非彼南京话,倒是与今天安徽省安庆市一带的方言比较接近。这是因为一个传奇的历史故事:
据村中老人介绍,在祖辈的口述中,他们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裔。相传,清军入关,明朝覆亡之后,明皇帝的一张龙椅不知所终。清廷认为龙椅被朱家皇室的人私藏,图谋日后东山再起,遂对南京、安庆一带姓朱的人进行诛杀。田后蓬先祖从安徽安庆一带辗转迁居于此。原来,这张龙椅被一位朱家王爷也就是田后蓬人的太公带到朝天门,藏进了山洞中。朱太公也在附近居住下来,长期守护。至今已繁衍生息逾十代。所以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无论老少都会讲一口地道的南京话。也正因此,田后蓬村成了浦江响当当的“南京村”。一个有着皇权色彩的“南京村”!
田后蓬山水是大自然的造物杰作,近年来已成为驴友及探险爱好者的游玩圣地。它奇峰耸立、秀水环绕、百媚千姿,拥有纯天然的攀岩基地、百年古树林、天然泳池,浦江第一高峰,海拔1050米的“朝天门”也矗立于此。
适宜的气候环境加之对植被的良好保护,使田后蓬成为了“野果宝地”,一年四季山珍野果不断,有些至今让人回味:猕猴桃、野生樱桃、野生山梅、火龙果……
后蓬村非常适合去避暑,一是非常凉快。然后就是村里的人文历史也很有趣,并且还有好多天然游泳池,安全又好玩,大人小孩们都能玩到嗨。
每个村落都有自己区别于别人的独特印记,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之说,田后蓬村处处都体现着它的独特;一面傍山,一面临溪,呈狭长状分布,毗邻全县最高海拔的朝天门,得天独厚的青山秀水营造出一派田园风光,一旦来了就不想离开...
它远离城市,生长在大山深处,却不缺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味道......
村里还有个瀑布,叫冷沟瀑布,瀑布底下的清水潭,看着就会忍不住想跳了即便是盛夏,潭水依然是透心凉的。这些都成了留住城里人的杀手锏,浙江人、上海人、东北人、湖北人……只要知道田后蓬村的人,都会不顾一切赶来休憩几天,过上几天人间仙境的日子。
这是一处远离喧闹凡尘的地方,深山可隐居,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如果你想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发呆,请来田后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