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SOHO哥微信soho665
《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电影一上演,吐槽声一片,连刘亦菲和杨洋的颜值都无法挽救它。
说到十里桃林,SOHO哥不禁想到了一个地方,一个可以说几乎已经淡出广州人记忆中的,世外桃源。
龙导尾
阿婆说,那是一个50年没变过的小镇。
古街、深巷,青砖屋、石板路,在海珠区龙导尾的任何一个巷子里穿过,都有世人向往的静谧。
旧房小院,不求遗世万年,但求他日落英缤纷,在广州遇到龙导尾,是幸运。
小村里街巷以曲折迂回著称,没有死胡同的地方,转着转着,可能又回到原地。
无疑的是,步步惊喜,投足之间或许就是一座历史民居。
老街,总少不了骑楼,而龙导尾的骑楼,独一无二,光是窗檐纹路的设计感,就足够人们去研究好一阵了。
比起荔湾、越秀的骑楼,明显多了几分灵动,色泽明丽,让人心生欢喜。
原本就是富庶之地,居住在这里的人沿袭了几十年的习惯,满园花草,对生活很是讲究。
诸多文人墨客都曾特地来龙导尾参观,南宋画派的发源地之一,必然名不虚传。
此处的道路也多以“龙”为首命名,如南武中学附近的龙福路、龙骧大街,33中附近的龙武里、龙凤街。
而“龙”,是历史的象征。
龙导尾的光影一如从前,阿婆说的50年不变,一点都不夸张。
可“龙导尾”三个字,却早已从地图上消失,记得它的人越来越少,如今,也只能寻着“南华西路”这样的字样,寻找当年风采。
唯一还与字面有所联系的,就是龙导尾市场了,生活气息浓到让人油然而生幸福感。
要找到龙导尾市场,首先要找到同福路附近的“龙溪首约”,保留着“约”这样的命名地方,确实不多了。
龙溪首约入口一侧,一家小小的贴膜店,赫然写着60岁以上长者及残疾人士免费贴膜,而店主,是一个后生仔。
我并非第一次来到龙导尾市场,此前SOHO广州也提到过当中的一些遗世美食,只是那时不知此地来历,如若早知,便不会那么惊叹,而应觉得厉害是理所当然了。
陈超记美食
陈超记在两颗榕树之间,那里的牛三星是出了名的嫩滑,只卖7.5元,很多人绕路都要去吃的。
林氏凉茶
可以数到的日子,应该也有30年了,可乐报风行的时候,林氏凉茶还上过版面。
林氏凉茶上一代老板娘是位阿姨,最经典的言辞就是:凉茶我不喝,太苦了。
用瓦罐药材煲出来的茶,当然苦,如今老板娘变成一个小姐姐,煮凉茶的方式却还保留着,也算是万幸了。
凉茶8~10元
新记零吃
跟龙溪首约的其它老店比起来,新记已经新得不能再新 ,但又活脱脱馋了许多放学的孩子。
西梅陈皮、柠檬、话梅... 几十种零食,足以承包每天的追剧时光。
金月美食
炸啤酒冰激凌、炸榴莲冰淇淋、榴莲水晶卷 ...光听这些名字就知道这家小店的不一般了,
来龙导尾不去金月美食,绝对是一大遗憾。
从龙溪首约走出,沿着南华西路一路前进,龙导尾的华丽与没落也开始呈现。
耕田公
始于1934年的耕田公,以凉茶起家,旧时喝凉茶用的大瓷碗、铁皮煲、铁制凉茶勺在这里仍能寻找 ,当然,烧煤煎煮的传统制作凉茶方式,依旧保留。
现在耕田公多开了一家,售卖炖汤、饭菜、糖水,老牌手势,一样美味。旧店有龟苓膏,新店有杏仁露绿豆沙,5-7元一碗,材料多得仿佛广州没有通胀、店家不想赚钱。
地址:海珠区滨江路洪德路26号、44号
奇味香烧腊店
拐个弯,便看到了骑楼下一件小小的烧腊店,色泽诱人,果然是奇香。
店内没有座位,大叔就直接在门口扒了起来,“实在太香了,没忍住”。
地址:南华西路12号
再往前走,便是整个龙导尾的美食之最了
271年历史的
成珠小凤饼
地址:南华中路209号
咸中带甜的小凤饼,是长辈喝茶和休闲的绝好小食,很多老字号美食都失传了,幸运的是,成珠楼的小凤饼还在。
榄仁、潮洲粉,猪颈肉...精选的用料,传统的手艺,才足以承载百年老字号的名号。
25元
成珠小凤饼的对面
海幢寺
海幢寺千百年来历尽劫难和坎坷,从民居变成园林,再化为寺庙,又经历了毁灭和重生,如今成为广州四大佛教丛林之冠,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地址:同福中路337-1号
实际上,即便不追随这些美食和景点而去,钻进南华西路的小巷子里,也是一步一景。
广州历史建筑,灵芝巷2、4号民居
地灵之地,人也灵,龙导尾一带出过许多名人,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邓世昌。
via.网络
如今,邓世昌广场也正在规划之中,龙导尾的历史和文化,或许会因此而渐渐再被人想起。
via.网络
但忘或不忘,忆或不忆,龙导尾都会如参天老树的根一般,无论是在香土里,还是在水泥外,都顽强生长。
龙导尾一带的景点和美食地图奉上:
点击可放大
位于龙导尾市场的美食,进龙溪首约寻觅即可,巷子只有两米。
交通:位于海珠区,可直接定位南华西路,附近地铁站有市二宫、海珠桥,市二宫下需步行1000米左右,海珠桥站因隔着海珠桥,最好转乘公交,3站即到海幢寺。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不要问为什么是长袖,我有拖延症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