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律”如果把这种关系表现在图上,用横坐标表示生物量,在纵坐标上把食物链中各级消费者的数量依次逐级标出,那么,整个图形就象一个金字塔。
2、所谓林德曼效率Lindemans efficiency是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它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即 林德曼效率=n+1营养级摄取的食物n营养级摄取的食物。
3、林德曼效率又称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沿营养级的移动逐级变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4、十分之一定律,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生态学家林德曼Lindeman于1941年发现的,它描述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样一种必然的定量关系生物量从绿色植物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按食物链的顺序在不同营养级上。
5、林德曼效应十分之一法则P151答所谓“十分之一定律”即叫林德曼效应,各营养层次间能量转化效率平均值约为10%。
6、林德曼于1942年提出,他认为在生态系统中, 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通常为10%左右 也就是十分之一定律。
7、林德曼定律指的未利用,是指某个营养级上的生物没有利用的能量,能量的递减也指的是在某条食物链中的,并不是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未利用的能量包括热能耗散,粪便中的残余能量,及尸体中的残余能量等。
8、6星月定律 在一定区域,旅游吸引力的大小主要由最具体色观赏游憩价值或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最大的旅游资源决定,这一规律被称为最高因子限定律或星月定律7林德曼定律 能量沿营养级移动时,逐级递减,后一营养级。
9、在发现“110定律”之前,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进行了长达3年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就是没有理出一个科学的头绪一位中国同学无意中说了一句最普通的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稀泥”,这使他茅塞顿。
10、托勒密定理四边形的两对边乘积之和等于其对角线乘积的充要条件是该四边形内接于一圆蝴蝶定理P是圆O的弦AB的中点,过P点引圆O的两弦CDEF,连结DE交AB于M,连结CF交AB于N,则有MP=NP帕普斯定理设六边形ABC。
11、关于这种数量关系,人们称为“110定律”这一定律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学者林德曼于1942年创立的有趣的是,人们在研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链网的结构时,把每个营养级有机体的生物量能量及个体数量,按营养级的顺序。
12、按照林德曼定律一级消费者的同化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太阳能的10%,同理,二级消费者为一级消费者的10%剩余的90%未被同化的能量=粪便残存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热能耗散+。
13、十分之一定律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大致110转移到下一营养级,以组成生物量910被消耗掉,主要是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浪费,以及用于呼吸和排泄这一规律是著名的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在明尼苏达赛达·。
14、例如,非洲象种群对植物的利用效率大约是96%,即在31×106Jm2的初级生产量中只能利用30×105Jm2草原田鼠Microtus种群对食料植物的利用效率大约是16%,而草原田鼠营养环节的林德曼效率却只有03%,这是一个很低的值我们通常。
15、林德曼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说明,能量从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转化的比率只有十分之一,因此自然界的食物链很少有长达4个营养级之上但在人工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工程中,这条食物链往往进一步缩减了,缩减了的食物链不利于能量的有效。
16、46林德曼美国人,生态学家他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选修47动物细胞。
17、A第一营养级到第二第三营养级效率分别为,135%和20%,符合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A正确 B能量在第一二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35%,B正确C“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