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和希特勒根本是两个时空,八竿子打不上的两个人。
除了性别一样,他们毫无共同点。
但这两个相隔三百年的人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第一工作方面;
崇祯继位时,大明王朝已经江河日下;各地农民起义,关外金人肆虐,老百姓苦不堪言。崇祯决定励精图治,所以他把时间几乎都用在的处理政务上;据说平均工作时间长达十五个小时,就睡四五个小时,真的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希特勒更不用说,政治家野心家上台不做事是不可能的。
忙着增加公共设施建设,增加就业率,修建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等等。虽然很多都是为了以后侵略战争服务的,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他也是勤政的。
第二生活作风方面。
崇祯因为处理政务太忙,皇后自然顾不上花前月下;把后宫管理好就行。虽然纳了五个妃子,但基本很少叫她们侍寝。
此外崇祯一年四季都穿着破旧的皇袍,当有破损时,便叫皇后来补,可见非常之节俭。
希特勒只有一个叫爱娃的情妇,而且一直没结婚,直到苏军快打进柏林时,才在炮火硝烟中,昏暗的地下室里,由一个神父的主持下,完成了婚礼。
而且希特勒不吸烟不喝酒,唯一的爱好可能就是溜他的爱狗。
可以说两人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政务上而不是儿女情长和享受上。
第三两人都是为了以振兴国家为理想;
崇祯面对祖父辈留下的来烂摊子,没有自暴自弃,撒手不管。他从始至终都在为剿灭关内流寇,打击关外金人而操碎了心。
天下就是你们朱家的,你不努力,谁努力?
而希特勒所写的《我的奋斗》一书中全在表达就德国要强大,德国要更多的土地,德国要更多的侵略,德国要更多的杀戮。
上台之后,希特勒也确实让德国强大起来了;首先拜托了经济危机,让每个人都有工作,有钱赚,德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
毫不夸张的讲,在发动战争之前希特勒就是德国人心目中的救世主。
说完了优点的相同之处,接下来说缺点的相同之处。
第一他们都急功近利。
回顾崇祯这十七年,有多次机会能够将李自成这伙流寇一网打尽;一次,李自成被官军杀得只剩九个人了,逃窜进深山啃野菜。只要把山困住,饿都饿死李自成了。
但崇祯往往会撤换前线主帅:你是怎么答应朕的?说好六个月剿灭流寇,如今已经七个月了,你太让朕失望了,给我滚蛋!
于是李自成每次都能逮住这些机会,逃之夭夭,重新招兵买马。终于好几次差点被扑灭的小火苗成了燎原之势,再也回天乏术。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闪击苏联。进攻之前,希特勒激励德军:苏联只是一个看似巨大但其实已经腐朽不堪的房子,只要我们现在上去踹它一脚,它就会轰然倒塌荡然无存。
于是德国人上去就是一顿猛踹,可只看见他摇晃得厉害,就不见他垮下来。
一直踹倒了冬天,当苏军穿着暖和的军大衣跳出来反攻,而德军穿着单衣在零下的四五十度的雪地里瑟瑟发抖,坦克的汽油冻住了,开不了了;枪栓冻住了,打不了了;整个人也冻住了,见上帝去了。
那些德国士兵到死都不会想到他们崇拜的元首,压根就没有给他们生产冬装。因为希特勒断定入冬之前绝对能消灭苏联,还要什么棉袄呀?
第二,形势恶化,猜忌加重
崇祯杀掉正在保卫北京的袁崇焕督师就是最好的例子;文臣跟替频率更高,十七年里内阁首辅——皇帝首席秘书长就换了五十个。
在崇祯心目中看来都是:你们真没用,太让我失望了!
而希特勒主要是更替军事将领;战争后期主要名将曼因斯坦被解除职务,古德里安转做后勤生产,隆美尔最惨还被毒害了。著名的“7.20”刺杀希特勒事件,更是让猜忌达到顶峰。
第三,总有人陪葬
北京沦陷时,崇祯心灰意冷,命令皇后自杀,亲手杀死了那些嫔妃,还有长平公主,所幸只断了手,被小说称为独臂神尼。崇祯最后以发覆面,无颜见列祖列宗,吊死于煤山。
当苏军进攻到里总理府只有两三百米时,发给每个地下室重要人员一颗氰化钾,意思很明显。他和爱娃便走进了地下室最深处的房间。不一会儿,希特勒饮弹自尽,爱娃服毒自尽。随后也是出现了不少陪葬的官员。
最著名的就是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夫妇。他们先毒死了自己五个孩子,然后戈培尔干掉他的夫人,最后自杀。
他们最后都死守最后的帝都,然后毁灭。
如此多相似之处,但历史给予的评价却是截然不同的。
一个始终想挽狂澜于既倒的明朝末代皇帝,一个沾满了世界人民鲜血的纳粹魔王。
一个准备大展宏图的有为青年,一个将世界卷入炮火的战争狂人。
这是他们最大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