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最美高校,很多人脑海里最先闪过的是樱花浪漫的武汉大学,荷塘月色的北京清华,鹭岛晴岚的厦门大学,抑或文气鼎盛的浙江大学。
在广州,有两所大学也是风光宜人,不亚于以上提到的名校,其中一个是我前面写过的华南农业大学,另一个是本文的主角-中山大学。
相比起华农大的青春朝气,中大更像一个儒士,虽然身处海珠区闹市,却一直保持着高校应有的清幽恬静和文气。
步履匆匆,只为那遥远而可及的梦想。点滴人生,谁又在描绘快意江湖。望窗内窗外,有志的青年不会莽撞。。。
国立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发起筹建,校址原来在今石牌华工、华农附近。现在的校本部前身是岭南大学,保留大量20世纪中期的红砖楼建筑,一度被称做红砖楼名校。岭南大学的前身是广州格致书院,十九世纪中国著名的教会学校,由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医生1887年创办于广州。1907年该学校改为岭南学堂,开设了医科。1927年收归中国人自办。岭南大学建校之初,校址几经变迁。先从沙基金利埠到四牌楼福音堂、花地萃香园,1900年又迁往澳门,1904年,将永久校址设在距广州城东南十里的康乐村。此后,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岭南大学,又于1937年南迁至香港,1942年北上至韶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得以重返康乐。
岭南大学成为中山大学校本部是1952年的事情,其时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文理院系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入主原岭南大学校址康乐园。
世界繁乱纷争,遂想起孙文先生的三民主义,假如他多活几十年,不知中国的大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子?
孙先生告诫青年人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训词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这也是中山大学的校训。
在革命年代,知识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孙先生明白这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