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是福建的一种特色建筑。最著名的是永定土楼和云水歌谣。其中永定土楼的#承启楼#整栋楼有402个房间,所以建筑规模真的是福建土楼之最。所以考虑到景观重复,我们选择去永定土楼。
下面是攻略介绍。
永定土楼分为凤凰楼、方楼、圆楼五种。永定土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朵奇葩,展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具有防震、防火、防御、通风采光好、冬暖夏凉等多种功能。永定土楼的结构也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的传统。

在永定土楼,客家人仍然住在同一栋楼里。福建土楼源于客家人,植根于永定。土楼又被称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此次永定高贝土楼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参观承启楼、世泽楼、侨福楼和观景台。

上图为有“土楼之王”之称的承启楼,是福建最大的圆形土楼,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4月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建于明元年崇祯十五年,之后依次修建了二环、三环、四环。直到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全面完工。承启楼有402个房间,最多的时候住了800多人。承启楼还有一句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四层楼高,内有四圈,上下四百间房;一轮一轮的圈子,陷阱,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楼中楼,天之外,人口近千;其间,阴阳八卦布,天地与人为先。”
下面是华侨福利楼,建于1962年。是一个圆形的土楼,是楼主的海外兄弟建的。它的直径为45米,高3层,有一个内部走廊。全楼30个房间(厅),一个大门,一个院子。二楼走廊是木结构悬挑,三楼走廊挑得多,有腰檐,房檐下用木板封闭储物间。祖堂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在后侧中轴线上向内院突出,正面有四根西式圆形石柱。内院是用花岗岩铺成的。楼前是一个被外墙围起来的院子,有一个外门。

接下来是师泽楼,位于西北,为长方形土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坐北朝南,占地约5100平方米,高四层,宽40.8米,11开间。它长41.2米,有12个隔间。每层有38个房间。主墙厚1.6米,一、二层无窗。一楼和四楼是内部走廊,二楼和三楼的两个房间延伸出回廊,相互之间无法沟通。二楼以上没有大厅。建筑内部,每隔一个房间用土坯墙支撑,每隔两个房间用土坯砖隔开。中厅已废弃,两边是石木或土木结构的单层房间。后殿是祠堂,上面挂着“民族之光”的牌匾。全楼4梯1门,内院两侧各1井。楼门石刻上的对联是“不为家声,泽木遗千古”。游览结束后,登上观景台,俯瞰整个土楼。

最后说一下客家小吃,推荐牛肉丸和梅菜红烧肉。真的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