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这么美的周末去河北# #奋进新时代魅力新承德# #中国坝上草原欢乐季# #沉醉草原,玩转河北#
今年北京的酷暑,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的酷暑,想必每个经历过的人都难以忘怀。然而,与这片贫瘠的平原和干燥的土壤上看似情有可原的炎热相比,一个更令人啼笑皆非甚至绝望的消息是,一向以凉爽著称的皇家避暑胜地承德也在高温的影响下沦陷了。
地图/天气预报
翻开今年的历史气温记录,你会发现,在地球历史上最热的7月6日,承德也以39度的高温做出了微薄的贡献。在北京,40度高温烤地的几天里,承德往往比北京高一两度,甚至排在全国高温榜的首位..................................................................................................................................
摄影/杰森
避暑功能的淡化,高铁的晚点开通,让承德在如今的北京周边旅游目的地中,总觉得有点“喘不过气来”。北京的居民乐于乘坐高铁和飞机前往全国各地,却常常看不到这个曾经辉煌灿烂的度假胜地就在眼皮底下。
而堪称华北“最古老旅游城市”的承德,旅游资源丰富。要知道,她可是拥有五座首批“国安”建筑的清朝“二都”。收集、提炼草原、森林、山地地理资源宝库;蒙、藏、满、汉文化深度融合的独特之地;宫殿的优雅和乡村的淳朴融合在一起的一个宝藏镇...现在,从北京朝阳站坐高铁到承德市区需要59分钟。其实这片深山里的宝地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图/视觉中国
避暑胜地:
集万于乐园。
说起承德,人们总会想到避暑山庄。但是,不了解前因后果的人,大概会认为避暑山庄只是附属于城市的一个景点。众所周知,正是避暑山庄孕育了今天的承德。-纵观这个星球上大大小小的聚居地,大部分都是通过海关、田地、关隘、交通、采矿、采矿实现的。因为一方参观享受的宫廷庄园而聚城,绝对罕见。
图/视觉中国
当然,避暑山庄是清朝中期才建的。在此之前的漫长历史中,承德地区曾有过一些自然村落和集镇,地处华北农耕文明与内蒙古高原的缓冲地带。但在明帝国统治之初,长城被定为其军事防御的边界,居住在承德的原住民被迫迁入古北口长城。之后的两百年间,“外口”地区成了蒙古部落的游牧之地,甚至成了只有野兽出没的荒野和森林。
清朝入主中原后,鉴于其与大部分蒙古部落关系相对融洽,长城不再是具有明确军事意义的防御,这个“口外”地区空白区开始变得格外吸引人。——毕竟一片荒蛮美丽,急需开发的无人区,离首都这么近。纵观世界各大首都的地理,这种情况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制图/刘云硕
于是,从清朝开始,开始逐渐鼓励旗民在口外设立旗寨和御寨,农业移民迅速充斥承德地区的平原和山谷。然后,随着康熙皇帝平定旧金山南部,皇室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一地区。当然,皇帝对这一地区的兴趣并不在于耕作和采集,而在于度假和游玩,以及更深远的政治阴谋。
要知道,现代北漂绝对不是第一代经历北京苦难的人。其实从辽金开始,所有留在北京的皇帝,只要生活好一点的,都不可能留在这个地方...尤其是到了清朝,高墙之下又热又荒的紫禁城,对于世世代代驰骋在白山黑水间的满族皇帝来说,实在吃不消,于是康熙皇帝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在承德北部选择了一片茂密美丽的原始森林和草原,用柳条和栅栏圈起来,为木兰围场。每年秋天,皇帝都会从北京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来打猎,这不仅是一次休闲度假,也是王子与王子之间的友谊竞赛,更是一次军事实力和警惕性的锻炼。
图/视觉中国
在从北京到围场的路上,一大批宫殿相继建成,供皇帝中途休息。承德避暑山庄以前在热河宫,就在北京和木兰围场中间,他充满了童话,风景宜人。所以它被选来建造一个大的颐和园。经过康雍三位皇帝,特别是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不懈开发建设,避暑山庄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清代大量著名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承德避暑山庄,但如果你不是清史迷,这里最有意思的地方还是它明目张胆的“乾坤大挪移”造景。——是的,大概是因为清朝的皇帝真的很喜欢江南,他们把江南的很多地标都“抄”到了避暑山庄,比如嘉兴南湖的烟雨楼,宁波天一阁的文锦阁,镇江的金山阁,苏州的狮子林沧浪阁,杭州的六和塔,都“扛”到了长城外野林里的别墅里,有山有湖有河。
图1 避暑山庄中的湖泊烟波浩渺/视觉中国图1避暑山庄的湖面烟雾弥漫/视觉中国。
图2避暑山庄皇帝宝座。摄影杰森
然而,除了娱乐功能,避暑山庄也有其强大的政治功能。清朝初期,蒙古王公都不愿意去繁华的北京见皇帝,怕得天花。因此,自康熙以来,在避暑山庄会见蒙古王公已成为惯例,并逐渐使避暑山庄成为蒙藏民众与中央政府联系的最重要枢纽。——乾隆皇帝在这里接见并宴请了回到祖国怀抱的蒙古杜尔伯特·塔吉·桑车令、土尔扈特·塔吉·沃巴希和西藏政教领袖六世班禅...后来蒙古王公甚至开始在承德购置房产,这也使得承德虽然地处京畿,却有着非常浓厚的边疆文化气息。
摄影/杰森
在清朝,蒙古族和藏族都信仰藏传佛教。因此,随着大量上层蒙古人来往承德,避暑山庄内及周边逐渐修建了大量皇家寺庙。其中,最重要和最著名的是所谓的“外八寺”,它实际上位于避暑山庄北面的山上。这个“外”就是“古北口外”,而这些寺庙不仅规模惊人,雄伟壮观,更是将避暑山庄的建设思想中的“重刻精神”发扬到了极致。
图/视觉中国
西藏最重要的两位宗教领袖的住所是拉萨的布达拉宫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我们普通人可能因为路途遥远,害怕高叛乱,无法亲眼看到这两个佛教圣地,但是你可以先来承德“预演”一下。因为承德外八庙中的普陀宗成寺其实是布达拉宫的翻版,须弥福寿寺是扎什伦布寺的翻版。它们是按照西藏原有建筑的形状甚至格局直接复制的。虽然它们不是100%的复制品,但它们也是极其宏伟的表现...
图/昆虫创意摄影/mirko
除了再现这两个最重要的建筑,在避暑山庄周围,还有模仿西藏桑园寺的普勒寺,模仿五台山雕像寺的雕像寺,以及大量形状各异的“原始”寺庙...简而言之,乾隆皇帝几乎把承德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中国寺庙博物馆,让生活在北京的居民可以如此轻松便捷地欣赏到中国特别是西藏独特的宗教景观。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承德外八庙中,拥有世界现存最大木雕佛像的普宁寺,至今仍是华北地区藏传佛教信仰的一大中心。它和北京的雍和宫、西皇寺、五台山的藏传佛教寺院一样,是清代民族政策在京畿地区留下的独特文化景观,是研究我国宗教发展史的宝贵资源。
图/虫创意,摄影bestview。
承德,
不仅是避暑胜地
虽然避暑山庄似乎已经无法提供有效的避暑功能,但是请注意,承德并不是一个逃避不了夏天的城市。这就要说到“坝上”这个冀北特有的地理概念了。
内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其实就在河北省的张家口和承德。这部分隆起的高原台地通常被称为“坝上”,因为其独特的气候形成草甸草原,不同于一般的蒙古草原景观。承德的丰宁、围场县是坝上县。这些地方7月平均气温只有20多度,比较凉爽。虽然不能保证永远不热,但一般比避暑山庄所在的大坝可靠。更何况丰宁的大坝是离北京最近的天然草原。周末从北京开车,在马奔腾生火,吃牛羊,这是近年来北京流行的生活方式。
图/视觉中国
但在坝与坝的交汇处,山多,暖气流被拦截在坝下,使得坝下地区雨量充沛,植被茂密,生机盎然。这也使得避暑山庄所在地确实比气候变化前的北京凉爽宜人。在坝下的群山中,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避暑山庄附近的门球山和有辽双塔的双塔山,是中国北方罕见的自然奇观。承德与北京交界处的金山岭,不仅保存着精彩、完整却又小众的“金山岭长城”,近年来更是被专门为北京文艺中产阶级服务的安纳亚看中,逐渐成为北京文艺青年的“山中避暑飞地”。
图/视觉中国
在承德旅游,除了游览景点和自然景观外,其复杂而有特色的民俗内容也值得一探究竟。要知道,你在这片土地上见过的人,既有清宫里的王公贵族,也有来经营农场、保留了大量关外文化习俗的普通满族人,既有蒙古族土生土长的游牧民族,也有出于各种目的来承德定居的蒙藏贵族...
图/视觉中国
总的来说,承德的饮食习俗最大的特点就是盛产菌类、栗子、鹿肉等地方美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地人擅长用山里的杏仁泡茶,曾经占据童年电视屏幕的“露露杏仁茶”就是承德的产物。
摄影/椰奶味冰镇西瓜
承德市、平泉等地一直标榜自己有“宫廷菜”,比如杭州的花筒鸡、云南的花糕,在清代确实是华北宫廷专属。虽然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它们已经不再稀奇,但这些地方菜的起源真的来自皇宫。可以称之为避暑山庄那些“移植”景点的礼物。
向左滑动向左滑动
图1水煮猪肉;摄影筷子兄妹;图2血肠;摄影邓晓妮;图3烘焙蛋糕;摄影呼啦呼啦。
在兴隆县这样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非常鲜明的东北文化的影子。这里很多满族人都是清朝初期搬来的,并没有受到太多来自内地的文化影响。因此,那里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满族风俗,例如他们杀猪时,也会制作血肠,甚至在宴会上用白水煮猪肉...坝上的饮食习俗是另一个故事,因为缺麦,坝上人,张家口人。当地山区居民也擅长制作杂粮面食。比如农闲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烤饼,就是那种包上韭菜和鸡蛋的玉米面饼。地方特色极其浓郁,与市区打着皇帝旗号的宫廷菜肴形成了极其有趣的对比。这种陡峭而立体的对比正是这座城市的有趣之处。
(来源:正宗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