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齐格弗里德》剧照。 (资料)
本报讯(记者诸葛漪)一个巧思妙想的现代版本,一种前所未有的观剧体验首度登陆中国。今天起至18日,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奥地利蒂罗尔音乐节“24小时版《尼伯龙根的指环》”(简称《指环》),由120余人交响乐队、80人合唱团及39名独唱演员,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连轴呈现。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表示,“如此演出方式,国内观众一旦错过,可能再也无法看到。”
通宵演出的出票率达7成
今晚,《指环》序幕《莱茵的黄金》率先于晚上7时30分上演,耗时3小时。明天下午5时至后天下午5时,《指环》主体《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众神的黄昏》将在24小时内一气呵成,其中《齐格弗里德》将在明晚11时开演,18日凌晨4时10分结束。该场演出出票率达7成,显示了观众对通宵演出的好奇。
上交音乐厅将在《指环》上演期间,推出多项人性化服务。除开放部分公共区域,准备靠枕,在换幕间供观众休息,音乐厅方面还联系周边多家餐厅,延长营业时间。而针对第三幕《齐格弗里德》18日凌晨结束的“尴尬时段”,上交音乐厅正在积极联系出租车运营公司,以解决观众凌晨回家难问题。
《指环》由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编剧及作曲,取材自北欧神话和德国史诗。侏儒、众神、巨人、英雄、凡人等三界力量,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全剧1876年首演,演出时间长达16小时,通常需要4天才能演全。瓦格纳对于音响和人声的追求,同样考验着台上乐手和歌唱家的耐力。他亲自参与设计建造了拜罗伊特剧院,专门上演《指环》。哲学家尼采在看了《指环》后由衷感慨瓦格纳用音乐描摹世界和洞察事物的能力。
故事背景改写强化现代性
奥地利蒂罗尔音乐节制作“24小时版《指环》”,由艺术总监古斯塔夫·库恩执导,故事背景被转移到了现代,进一步强化了剧中人物当下属性。众神被设定为喝着鸡尾酒的享乐主义者,巨人成了棒球和冰球运动员,女武神穿起皮裤、骑上山地自行车,齐格弗里德喝的药酒换成了可乐。剧中,阿尔贝里希借助隐形头盔变身的蛇和蛤蟆,法夫纳变身的龙,齐格弗里德降服的熊……自然界的动物被库恩改头换面,成了大型的折纸艺术。运往上交音乐厅的戏服多达300余件,整整装满了22个大箱子。巨人法弗纳的鞋子是50码的,他的兄弟法索尔特44码,还配有十多厘米“恨天高”。
库恩还以无限巧思突破舞台空间局限。他将乐团摆放在舞台后侧而非乐池中,把半个舞台让给歌唱演员和布景。这种兼顾舞台版制作又参考音乐会版设置的独特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音乐厅的空间结构。在上交音乐厅的演出也将保留这种设计。
要实现库恩的设想并非易事,尤其是对挑梁戏分的独唱演员而言,边骑山地自行车边唱,颇有点“体育竞技”的味道。为此,前奥运会帆船运动员协助演员们完成密集的体能训练。
12日一早抵沪到昨天晚上7时,蒂罗尔音乐节演出团队坚持每天10多个小时的魔鬼式集训。周平说,“24小时版《指环》”不只是对于演员而言,对于观众,同样会是个难忘的极限体验。